牙弦不愿世人知,末路论心有子期。
万物参差为我与,三人邂逅得吾师。
更贫未乏扬雄宅,已会谁悲墨子丝。
欲说本来时节事,直须会得未来时。
【注释】
次君时韵:以《次韵答王观》的第二首诗为题。
牙弦:指琴瑟等乐器。
论心:交游,交往。
我与:我们。
三人:指主客三人。
扬雄宅:指扬雄的家宅。
墨子丝:指墨子的丝绸。比喻贤人。
说本来时节事:指讲求自然规律、时序和季节。
直须:一定要。会得:懂得、了解。未来时:指未来的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把琴瑟声比作“万物”,以“我与”代称“万物”,以“三人邂逅得吾师”代称“万物”之“我与”。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含蓄隽永,耐人咀嚼。
这首诗的开头是“牙弦不愿世人知,末路论心有子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琴瑟的声音,不愿意让世人听到,而只愿意和知己朋友一起倾听;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能和你谈论心事的人,只有像伯牙和子期这样的人。这里的“子期”,是指伯牙的朋友俞伯牙。俞伯牙善于弹琴,他弹奏的曲子非常优美,但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琴音中所表达的意思。直到他死后很久,他才有一个名叫钟子期的知音来聆听他的琴曲。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在说:我的琴音,不想让人听到,但只想和你一起聆听;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能和我谈论心事的人,只有像你这样的人。
接下来的四句:“万物参差为我与,三人邂逅得吾师。”“万物”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我与”则是指作者自己,这两句的意思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与我交谈,而能和我一起交流的对象,只有你一个人。这里的“师”,是指老师,也就是诗人的朋友。这里的“师”也可以理解为“师傅”,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向我传授知识,而能传授给我这些知识的,只有你这样一个老师。这里的“师”还可以理解为“主人”,意思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向我展示美,而能给我展示这种美的,也只有你这样一个主人。这里所说的“万物”和“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这样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又写道:“更贫未乏扬雄宅,已会谁悲墨子丝。”这里的“扬雄宅”,是指扬雄的故居。扬雄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故居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绵阳市。这里的“墨丝”则是用来形容墨子的智慧,因为墨子的学说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而这些哲理就像是一根根细丝一样,需要人们去细细品味和领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我并不感到匮乏,因为我已经能够领略到扬雄和墨子的智慧了。这里的“谁悲”,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谁会因此而感到悲伤呢?
诗人又写道:“欲说本来时节事,直须会得未来时。”这里的“本来时节事”是指自然界的规律和季节的变化,而“未来时”则是指未来的时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想讲述自然界的规律和季节的变化,那就必须懂得未来的情况。这里的“直须”也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如果必须这么做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译文】
我不愿意让世人知道我弹奏琴瑟的声音,因为在人生的最艰难时刻,能和我谈论心事的只有像子期这样懂我的人。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向我展示着各种美好的景象,而我能够领略这一切的人只有你一个人。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我并不感到匮乏,因为我已经能够领略到扬雄和墨子的智慧了。
如果想讲述自然界的规律和季节的变化,那就必须懂得未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