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骑马听鸡号,雾露纷纷上鬓毛。
烟宿平芜疑远水,风鸣高木听飞涛。
暖回宿草春初见,光动扶桑日欲高。
横笛一声还出牧,稚儿无不笑吾劳。
【译文】
早晨骑马赶路,听到鸡的叫声就停下休息。清晨雾气浓重,沾湿了头发。
宿营在平芜之地,好像远处有水。风声中传来高树的涛声。
春回草上,阳光照耀,暖意融融,扶桑(东方初升的太阳)即将升起。
横吹笛子一声,我仍去放牧。孩子们无不笑我的劳累。
【注释】
迟明:天刚破晓时。
鸡号:报晓的打鸣声
鬓毛:指鬓发
烟宿平芜:宿营在平坦的原野。“宿”通“猝”,突然的意思。
远水:指远处的水乡或湖泽。
扶桑:东方日出的地方。
温:温暖;暖。
回:返;归。
光动:日光照耀。
还:返回。
牧:放牧。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早晨放牧时所见所感的。诗的开首两句写诗人天未大亮便起身出发,一路听鸡鸣而停步,因雾露沾湿了头发,一路上行来,仿佛身居远水之滨,耳听高木飞涛声,眼前又出现一片平芜之地,宿营地点在原野之上。第三四句,则描写诗人回到驻地,看到春天来临,草已变绿,阳光普照大地的景象。第五六句,诗人又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他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继续放牧,孩子们都笑了他的劳苦。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劳动乐趣,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