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学常嗟趣识迷,羡君先得正途归。
直从前哲评高下,羞与时人较是非。
长愤荆蒿埋杞梓,忽惊沙砾得珠玑。
相从未几又相去,东望门阑心欲飞。
【注释】
- 陋学常嗟趣识迷:我常感叹自己学识浅薄,难以理解事物的本质。
- 羡君先得正途归:羡慕你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
- 直从前哲评高下:直接从古代的智者那里比较评价事物的优劣。
- 羞与时人较是非:感到羞愧,不愿与世俗之人争论是非对错。
- 长愤荆蒿埋杞梓:常常为被荆草和蒿草掩埋的杞柳树和梓树感到遗憾。
- 忽惊沙砾得珠玑:突然之间,沙砾中竟然找到了珍珠和美玉。
- 相从未几又相去:原本相互靠近的事物现在却渐行渐远了。
- 东望门阑心欲飞:向东望去,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仿佛要飞向远方。
【译文】
常感叹自己的学识浅薄,难以理解事物的本质,羡慕你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
直接从古代的智者那里比较评价事物的优劣,感到羞愧,不愿与世俗之人争论是非对错。
常常为被荆草和蒿草掩埋的杞柳树和梓树感到遗憾,因为这些东西曾经是有用的。
突然之间,沙砾中竟然找到了珍珠和美玉,让人惊叹不已。
原本相互靠近的事物现在却渐行渐远了,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仿佛要飞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邹广道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真理和道德的道路上,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不足的自我反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纷扰时的超脱心态,以及对于美好事物发现的惊喜和感慨。诗中的“直从前哲评高下,羞与时人较是非”等句,展示了诗人对于正确价值观的追求和坚持,而“长愤荆蒿埋杞梓,忽惊沙砾得珠玑”则体现了诗人在发现真理或美好事物时的欣喜若狂。整体而言,诗歌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