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从容樽俎间,一军争死不知还。
拔旗往蹈乌丸垒,杖棰横封函谷关。
画像麒麟天上阁,铭功鸡鹿雪中山。
我荣不与诸公比,归见慈亲一解颜。

【解析】

此题为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诗句的出处与作者,又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内容与题干有关的内容相比较。比对过程中,可以用“相同点”与“不同点”来表示。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提示性词语。此题注意重点字词的把握和理解,然后结合句意理解作答。同时还要注意理解诗意。本诗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所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当时高适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担任太守,正遇上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进逼长安,朝廷急命他赴睢阳拒守。诗中表现了诗人在临危受命时的豪壮情怀,以及战胜叛军、收复失土的决心。

【答案】

《和通判章承议》

决胜从容樽俎间,一军争死不知还。

拔旗往蹈乌丸垒,杖棰横封函谷关。

画像麒麟天上阁,铭功鸡鹿雪中山。

我荣不与诸公比,归见慈亲一解颜。

译文:

在宴席上轻松地决定了胜利,全军将士都争着拼死而战,却不知道何时能回城去!

拔营而去,像猛虎一样踏着敌人的壁垒;挥动着权杖就像用武力征服了函谷关口。

把画像挂在天上楼阁中,把功绩刻在雪中的山岩上。

自己的荣誉不与诸位相比,回到家乡见到亲人一定会笑开颜。

赏析:

全诗写自己从前线凯旋后与同僚相会的情景。诗一开始,诗人便以豪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战场图景,令人感到一种雄浑磅礴的气魄。颔联两句,诗人描绘了他率领部队乘胜进攻的情景。诗人以“拔旗”、“蹈垒”、“杖棰”、“横封”等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将军们奋勇杀敌、所向披靡的战斗场面。诗人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沉着冷静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和智勇双全。颈联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战绩。他把战场上的胜利比作是画上的麒麟、刻在山石上的鸡鹿等名胜古迹,可见其战绩之大、之显赫。尾联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战争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写道:“我荣不与诸公比”,意思是说,自己的功劳不会低于各位英雄,因此,当他凯旋归来时,一定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欢欣鼓舞。最后两句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家人面前的幸福情景。诗人回到家中,看到家人为他准备的美酒佳肴,一定会感到欣慰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