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漏尽醉魂醒,谁富胸中十万兵。
如昔襄阳坚砥柱,至今江左屹金城。
南来铁马吹唇沸,北去铜人泪眼盈。
闻说钱塘风景异,胥涛犹有不平鸣。
【注释】
①五更漏尽醉魂醒:五更天,即夜半时分,古代以五更为一昼夜的开始。漏,古代一种计时的器物,铜制的壶内盛水,壶中空有小孔,壶底有刻度,壶中的水从一个小孔流到另一个小孔时发出滴答声。漏尽即指天将亮。醉魂醒,酒醒了。②谁富胸中十万兵:谁?指谁家?谁家,代指诗人自己。“十万兵”比喻诗人文采飞扬。③如昔襄阳坚砥柱:如昔,昔日,从前。襄阳,今湖北襄阳。坚砥柱,像砥柱山一样坚固的城防。④至今江左屹金城:至今,直到今天;江左,古地名,今江苏长江以东地区。屹,耸立。⑤南来铁马吹唇沸:南来,指来自南方。铁马,指骑兵,古代战马多用铁甲装饰。吹唇沸,形容战马奔涌如潮。⑥北去铜人泪眼盈:北去,指向北迁移。铜人,泛指铜铸的兵器、武器之类。泪眼盈,形容悲伤之极。⑦闻说钱塘风景异:闻说,听说。钱塘,今浙江杭州。风景异,风景与别处不同。⑧胥涛犹有不平鸣:胥涛,指钱塘江潮汐。平鸣,平静地鸣叫。
【译文】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响了,我酒意已消清醒了过来,是谁家的子弟胸中有十万雄兵?以前襄阳就像一块坚固的砥柱,至今在江左(今江苏)仍然屹立着金城。来自南方的铁骑呼啸而过,如同波浪汹涌,奔腾不息。而北方的铜人也流泪不止,悲愤填膺。听说钱塘的风景与别的地方不同,那潮汐之声似乎还在诉说不平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诗的开头两句是说,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将尽未尽之时,诗人酒意已消清醒了过来,是谁家的子弟胸中藏有十万雄兵?这两句是写诗人酒酣梦熟之际忽然想起当年往事,心中不由得感慨万端。首句写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忆,次句则直接点明主题,抒发感慨。诗人由回忆往昔而发感慨,感慨之余又引出下文。
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展开诗人的回忆和感慨。“如昔”,即“往日”。诗人回忆的是从前襄阳一带的形势和景象。“坚砥柱”,用砥柱山比喻襄阳,突出其地势险要、坚固难摧的特点。“金城”,用“金城汤池”的典故比喻襄阳的防御工事坚固得象城池一样,不可摧毁。“坚砥柱”与“屹金城”相对,突出了襄阳的形势和防御工事的坚固。
五六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写诗人对襄阳一带的赞美。“南来”二句,写诗人对南下的战马的描写。“南来”,指战马向南奔驰而来。“铁马”,即装甲的战马。“吹唇沸”,形容战马奔跑时的气势浩大。“北去”二句,写诗人对北迁的战马的描写。“铜人”,即铜造的武器、兵器之类。“泪眼盈”,形容战马悲痛之状。“吹唇沸”与“泪眼盈”相对,突出了战马的悲壮。
七八两句承上而来,再次回到对襄阳一带景色的描绘和感叹上。“闻说”,表示听说的意思。“钱塘”,今浙江杭州。“风景异”,即风景与别处不同。“胥涛犹有不平鸣”,“胥涛”指钱塘江潮汐。《晋书·王濛传》:“每岁孟夏,帝登城观涛水,自谓钱塘君必欲见之,遂诏太史卜之。”传说钱塘江潮汐之声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所以后人称这种声音为“不平鸣”。这句诗既写出了钱塘江潮汐声的特异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通过对襄阳一带景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感慨,表现了诗人怀乡思亲的感情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全诗风格雄浑豪迈,感情深沉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