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共幽意,长廊亦晏如。
于焉咏逍遥,且复散衣裾。
尘虑飒已空,道心颇闳舒。
不知度世人,去此岁几徂。
云何有丹砂,尚尔留庭隅。
支机亦悠哉,谁复订有无。
我知此公意,慨彼元鼎初。
继之五凤问,斯民毙刀锯。
聊欲谢世网,欻以道自娱。
抱独理自会,旷怀遗所拘。
初匪逃世人,而世自我疏。
含默念斯人,起我忧患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的翻译如下:
游严真观支机石而壁有记古鼎丹 (游览严真观支机石,壁上有古鼎和丹砂的痕迹)
注释:严真观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教庙宇。支机石是指传说中的仙女所乘的祥云之石,常被用作比喻。古鼎和丹砂都是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物品。古木共幽意,长廊亦晏如 (古老的树木共同承载着幽深的意境,长廊也显得宁静平和)
注释:这里描绘了庙宇周围古老树木的景象,以及长廊给人带来的宁静感受。幽意指深沉的意境,晏如则表示平静安宁。于焉咏逍遥,且复散衣裾 (于是咏唱逍遥自在的生活,同时也把衣服脱下)
注释:这里的“于焉”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咏逍遥”即吟诵悠闲自得的生活。“衣裾”指的是衣服的边缘或袖子。尘虑飒已空,道心颇闳舒 (尘世的烦恼已经消散,道心广阔舒展)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他内心的道心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宽广和舒展。不知度世人,去此岁几徂 (不知道有多少凡人度过一生)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影响或改变太多人的命运的疑问。”去此岁”可能是指岁月流转,或者人生旅程。云何有丹砂,尚尔留庭隅 (怎么会有丹砂存在,但仍然留在这里)
注释:这里诗人在表达一种矛盾感,即尽管有丹砂这样的神奇物品,但它似乎并不属于这个神圣的地方。支机亦悠哉,谁复订有无 (支机石也是悠哉的,又有谁能断定其有或无)
注释:这句诗可能是对前文提到的古鼎和丹砂的质疑,也可能是对整个道家哲学的质疑。”支机”可能是指支机石上雕刻的仙人形象,”悠哉”则形容它的姿态。我知此公意,慨彼元鼎初 (我知道这位先生的意思,感慨于当年秦始皇时期的繁荣景象)
注释: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继之五凤问,斯民毙刀锯 (之后效仿凤凰询问,百姓却死于刀锯之下)
注释:这句诗可能指的是古代统治者以凤凰为象征,象征着他们的仁政和民众的幸福生活。而”斯民毙刀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政治现象的担忧和批判。聊欲谢世网,欻以道自娱 (我只是想摆脱世俗的束缚,突然又以道自娱)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追求道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抱独理自会,旷怀遗所拘 (抱着独自理解的道理,心情豁然开朗,遗忘所有拘束)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向往。初匪逃世人,而世自我疏 (最初并不是逃避世人,而是世人反而疏远了我)
注释:诗人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纳他的思想,反而有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和疏远。含默念斯人,起我忧患馀 (默默怀念这些人,使我忧虑和困扰得以缓解)
注释:这里的“忧患余”可能意味着虽然有忧虑和困惑,但因为有了这些思念的人而感到安慰和宽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游览严真观支机石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观察。诗中既有对古代文化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