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桡泛澄虚,濯流睇幽芳。
晚霙衬奇树,夕霏媚疏篁。
归鸟亦暂闲,夜魄动初凉。
忽焉众星微,天高月舒光。
昔也杜陵子,澹然此茅堂。
客至酒自斟,句得意已忘。
云何常念饥,零落在道旁。
古来技入神,一饭岂所望。
吾辈天所穷,慨歌泪沾裳。
【解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成都浣花溪草堂时所作。“扣柹泛澄虚”,扣着船舷荡漾在澄清的流水中,“濯流”是说水清,“睇幽芳”是说欣赏水中映出的美丽的花草。“晚霙衬奇树,夕霏媚疏篁”两句写景有情,写景中又蕴含作者的感情。“归鸟亦暂闲,夜魄动初凉”两句写夜宿草堂的情景:“忽焉众星微,天高月舒光”两句写观星赏月的感受;“昔也杜陵子,澹然此茅堂”两句写杜甫草堂的历史和环境;“客至酒自斟,句得意已忘”两句写与朋友相聚畅饮的情景;“云何常念饥,零落在道旁”两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译文:
我撑着船桨荡漾在澄清的河水中观赏着水中映出的美丽的花草。傍晚时分天空洒下了细雨,雨后映出奇丽的树木,夕阳西下时,稀疏的竹林沐浴在淡淡的余晖之中。归巢的鸟儿也暂时停歇,夜幕降临时,凉风习习。忽然间群星隐没,天边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从前有个名叫杜陵子的诗人,住在这茅草屋中。客人来了,主人就斟上好酒,自己品尝美酒,陶醉其中忘了回家。我怎能总是惦念着饥饿,那些美好的事物已经离我远去。自古以来技入神的人,一餐饭食岂能满足?我们这些穷困潦倒的人,只能慨叹地歌唱,泪水沾湿衣裳。
赏析: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中间穿插叙古。首联“扣桡泛澄虚,濯流睇幽芳”,写游人乘舟荡漾在澄清的河面里观赏水中映出的美景;颔联“晚霙衬奇树,夕霏媚疏篁”,写傍晚时分天空洒下了细雨,雨后映出奇丽的树木,夕阳西下时,稀疏的竹林沐浴在淡淡的余晖之中;颈联“归鸟亦暂闲,夜魄动初凉”,写归巢的鸟儿也暂时停歇,夜幕降临时,凉风习习;尾联“忽焉众星微,天高月舒光”,突然之间星星消失不见,天边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中间四句“昔者杜陵子,澹然此茅堂。客至酒自斟,句得意已忘”是作者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杜甫在成都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百姓疾苦的作品。而杜甫的茅屋诗则表达了他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回忆杜甫当年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抒发了自己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客至酒自斟”一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畅饮的欢乐心情;“句得意已忘”一句,表明了诗人醉心于诗作创作之中,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尾联“云何常念饥,零落在道旁”写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常怀忧虑,因为自己的贫困潦倒已经落得在街头乞讨的地步。“古来技入神,一饭岂所望。吾辈天所穷,慨歌泪沾裳。”诗人用《诗经》中的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古来技艺精到的人,一顿饭吃得很香并不值得羡慕。”诗人认为只有像孔子那样致力于教化天下的人才配得上享受这样的待遇。而像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人只能慨叹地歌唱,泪水沾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