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接闽天,登临意豁然。
楼台秋色里,钟梵暮云边。
未遂游山兴,聊为借榻眠。
白头仍捧檄,奔走只堪怜。
诗句释义
1 “兰若接闽天”:这里指的可能是佛教寺庙与自然景致相接的景象,意味着在登顶之后能看到辽阔的天地相连。
“登临意豁然”:“登临”可能指的是攀登到某个高点,而“意豁然”表示心中的想法或感受得到了释放和开阔。
“楼台秋色里”:秋天,通常与萧瑟、凄凉联系在一起,但此处却用“楼台秋色”来形容景色,可能是为了反衬出登高所见之景的美丽。
“钟梵暮云边”:这里的“钟梵”可能指的是寺庙中传来的钟声和佛音,而“暮云”则描绘了天色渐暗的景象,两者结合,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未遂游山兴”:未能实现游览山林的愿望,表达了一种遗憾或无奈的情绪。
“聊为借榻眠”:借用寺庙中的床来休息,虽然简单,但也体现了诗人的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白头仍捧檄”: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从事公务活动,反映了诗人对职责的执着和敬业精神。
“奔走只堪怜”:奔波劳累,令人同情,这里的“奔走”可能指的是四处奔波、忙碌的状态。
译文
兰若与闽地相接,登上山峰,心情豁然开朗。
楼台沐浴在秋天的美景之中,钟声梵音伴随着暮色降临。
未能满足游览名山大川的愿望,姑且在这里借榻休息。
白发苍苍,依旧捧着公文奔波,四处劳碌让人怜悯。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楼台秋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未遂游山兴的遗憾则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白头仍捧檄”一句,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公务的坚守和敬业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