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兀坐对疏竹,歘有寒光临蔀屋。
焚香发轴得新诗,炯炯骊珠二十六。
三唐妙音久已断,辋川丽藻今能续。
报瓜何必枉琼华,抵鹊奚须费明玉。
韩豪苏仙吁可畏,白俗元轻何足录。
从此磬湖三亩园,绝胜李愿一盘谷。
【注释】
兀:孤独,孤单。疏竹:竹篱。寒光:这里指月光。发轴得新诗:打开书轴得到新诗。炯炯骊珠二十六:骊山出产的美玉为二十六颗。《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周鼎一称,其重五斤。”《汉书·五行志》说:“今河中献者,言有宝珠如月而六足,以佩之故,得免于难。”骊珠即指宝珠,又因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故又称“骊山之玉”。
辋川: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丽藻:美文佳句。
报瓜何必枉琼华:报答恩惠何必去用贵重的珍珠?
抵鹊奚须费明玉:报恩何必用珍贵的玉石去报答。
韩豪苏仙:韩愈、李白、苏轼,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吁可畏:感叹他们才高气盛。何足录:不值得记载。
李愿:李渤的号,唐时人。磐(pán)湖:地名,在今安徽蚌埠市南。三亩园;李渤曾自号“安陆三亩宅主人”,故称“磐湖之三亩园”。
【赏析】
《都丞李侍郎叔永和予小园二十四诗因成古风一首奉谢》,是元代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赠给友人元李叔永,并以此相酬答。
此词是酬答之作,酬赠给友人元李叔永,并以此相酬答。词作上片起首二句写景,写黄昏时分,独自对着竹林兀坐。忽然之间,皎洁的月光照射进小屋,照亮了四周。下句写焚香展卷,得到新的诗歌。第三句点题,指出所得到的这些诗作,全是骊山上的美玉——二十六颗明珠。这十六个字,不仅写出了所得诗歌的珍贵,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这些诗歌的珍爱。接着三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你为我得到的这许多诗歌,我实在感激不尽!至于那些名贵珠宝,就不必来报答了。第四句紧承三唐妙音已断,辋川丽藻今能续,意思是:自从唐代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美妙的乐音;如今却能见到像辋川一样美丽的文章。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的知遇之感。
下片前二句写友人的才华:韩愈、李白、苏轼等都是当代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文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接下来三句写自己的谦虚态度:我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是能够看到像韩愈、李白、苏轼这样的大诗人的作品,就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期望:从此以后,我要到我的磐湖三亩园去居住,那里比我在长安的府第还要好得多,也胜过了李渤所居的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