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雪终宵下,晨登百尺端。
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
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
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

【注释】:

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指作者在朝廷上因事与宰相发生意见冲突,被罢免。
密雪终宵下,晨登百尺端:大雪整整下了一宿,早晨登上了高高的城楼。
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瑞光反射的光芒让作者感到害怕,温暖的空气让人无法忍受寒冬的寒冷。
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天空中没有云彩遮蔽,云层上方也没有太阳晒得发红。
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听到远处农民击打的土块声,农民们已经盼望春天的到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雪景和农人生活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雪景、农人的活动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首句“密雪终宵下”,以“密雪”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雪的浓密程度。而“终宵”则表明这场雪已经持续了一整夜,时间之长可见其之大。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晨登百尺端”,诗人选择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地方来观察雪景。百尺端可能是指一个高处的平台或者塔楼,诗人在这里欣赏着雪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句“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则是诗人对阳光的感受。瑞光指的是吉祥之光,而作者却在阳光的照射下感到恐惧,这是因为他担心这样明媚的阳光会让冬天变得不再寒冷。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冬日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对温暖天气的渴望。

最后两句“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描述了天空中没有云彩遮掩,云层上方也没有太阳晒得发红的景象。这两句话进一步衬托出了冬日景色的清冷和宁静。

尾句“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则描绘了农民们正在欢快地劳作。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期待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农夫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和平、温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