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古帝都,衣冠走集地。
岂惟名利场,骤为耆德会。
大尹吾旧相,旷怀轻富贵。
日与退老游,台阁并省寺。
予惭最衰老,亦许预其次。
遂俗肖仪容,烂然彤绘事。
闽峤访精华,鲛绡布绝艺。
令复崇宴衎,聊以示慈惠。
幽居近铜驼,荒敝仍湫庳。
塞路移君庖,盈车载春醴。
献酬互相趣,欢处不知止。
商岭有四翁,晋林惟七子。
较我集诸贤,盛衰何远尔。
兹事实可矜,传之足千祀。

【注释】

西洛古帝都:指洛阳,因洛阳为东周、东汉两代的旧都而得名。

衣冠走集地:指洛阳,因为洛阳是古代文人聚集的地方。

骤为耆德会:突然成为贤人集会的地方。

大尹:官名,即尚书令。吾旧相:我的老朋友,我过去的宰相。

旷怀:开阔的胸怀。轻富贵:轻视财富和地位。

日与退老游:每天与老人一起游玩。台阁并省寺:官府和寺庙同时举行活动。

予惭最衰老:我惭愧自己年纪最大。亦许预其次:也允许参与其中。

遂俗:随波逐流。肖仪容:模仿仪容仪表。彤绘事:用红色颜料绘制的事。

闽峤:福建的山岭。精华:精华所在之处。

令复崇宴衎:你再次举行盛大的宴会。聊以示慈惠:姑且用来表示你的慈善之心。

幽居:隐居的生活。铜驼:铜铸制的骆驼。

塞路:堵塞道路。君庖:你家里的厨师。盈车:装满了车子。春醴:春天的饮料。

献酬:敬酒。互相趣:相互劝酒。欢处:快乐的地方。不知止:不知道何时停止。

商岭:地名,位于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有四翁:有四个老者。晋林:晋朝的山林,这里指晋时的贤人。惟七子:只有七个儿子。

较我:比较我。集诸贤:聚集许多贤人。盛衰:兴盛或衰败。何远尔:怎么会相差这么多呢?

兹事实可矜:这是值得称道的事实。传之足千祀:流传下去足够让后人铭记千年。

【赏析】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留守太尉李固言在洛阳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以及作者对洛阳的深厚感情。

第一联“西洛古帝都,衣冠走集地”。诗人以“古帝都”来形容洛阳,表明洛阳曾经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同时,“衣冠走集地”也表明这里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背景基础。

第二联“岂惟名利场,骤为耆德会。”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洛阳作为名利场的看法。他认为洛阳不仅仅是名利场,更是贤能之人聚集的地方。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洛阳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联“大尹吾旧相,旷怀轻富贵。”诗人以“旧相”自居,表达了他对于富贵的淡薄态度。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官位子的不屑一顾。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

第四联“日与退老游,台阁并省寺。”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洛阳与老年人一起游玩的场景。同时,他也提到了官府和寺庙同时举行活动的景象。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和市民文化生活。

第五联“予惭最衰老,亦许预其次。”诗人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年龄最大,但仍然可以参与其中。这既是一种自谦,也是一种自信。这一联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谦逊和自信。

第六联“遂俗肖仪容,烂然彤绘制事。”诗人描述了自己模仿仪容仪表的行为,并用红色颜料来绘制事情。这一联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七联“闽峤访精华,鲛绡布绝艺。”诗人描述了自己到福建寻找精华所在之处的经历,同时也提到了用鲛绡布制作的绝妙艺术品。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文化追求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八联“令复崇宴衎,聊以示慈惠”。诗人再次提到举办盛大宴会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的慈善之心。这一联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第九联“幽居近铜驼,荒敝仍湫庳。”诗人描绘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同时也提到了住所的简陋状况。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第十联“塞路移君庖,盈车载春醴。”诗人描述了自己家的厨师将道路堵塞,并装满了春天的饮料。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十一联“献酬互相趣,欢处不知止。”诗人描写了大家相互敬酒的情景,并且乐在其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洛阳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第十二联“商岭有四翁,晋林惟七子。”诗人提到了商岭有四个老者,而晋林只有七个子嗣,以此来表达他对这些人的敬仰之情。这一联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怀念之情。

第十三联“较我集诸贤,盛衰何远尔。”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虽然只是其中之一,但却能够与众多贤才相提并论,他们的盛衰与我相比又有何远乎?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人以“兹事实可矜,传之足千祀”结束了整首诗,表达了自己认为洛阳的历史值得赞扬,并希望能够被后世记住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