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旧布衣,笳声不断转桐丝。
十年秋入肩吾鬓,四海人传云叟诗。
窖里雪毡魂些短,江南月砌梦归迟。
白头惆怅相逢晚,况是人间落叶时。
【解析】
本诗首联“万里归来旧布衣,笳声不断转桐丝”意思是:万里归来还是那件破旧的布衣,笳声不断转悠如桐丝。此二句为写诗人归来后的情景。“万里归来”表明诗人久离故土,归心似箭,急切盼归;“旧布衣”则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怀念。“笳声不断转桐丝”则写出了诗人在归途中听到的胡笳声和转悠不已的桐丝声。“胡笳”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里用来代指西北边塞。“转悠不已”写出了胡笳声的悲凉哀怨。
颔联“十年秋入肩吾鬓,四海人传云叟诗”的意思是:十年间秋天来临时我已是满头白发,世人相传着云中子的诗。此二句写诗人十年来的生活。“十年秋入”“四海人传云叟诗”,表明他长期客居他乡,生活贫困。“云叟”即云中子,据《神仙传》载:“王远字云叟,不知何许人也。少时,游太室山,见紫云从穴中出,乃入穴中,至洞门,有石床可坐,遂坐之,卧而睡。不觉已年余,忽觉身轻,举目视床,乃知在太室山上也。”又据《列仙传》卷八云:“王远,太原人。……常乘赤驴,日行数百里。……”王远是晋代著名的道教人物,他的诗句多用道家思想,此诗即是其一例。“四海人传云叟诗”,说明他的诗广为传颂。
颈联“窖里雪毡魂些短,江南月砌梦归迟”意思是:窖里的雪毡短得像一根小棍,而江南的月光却使人久久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此二句写诗人在长安的处境。“窖里雪毡”比喻诗人贫贱的处境。“短”是短小的意思,“窖”即窖藏,此处指诗人被贬到南方的岭南地区。“雪毡”指毡毯,即毡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居住时所垫之物。“江南月砌梦归迟”是说由于思念家乡,所以难以入眠,梦中常常回到故乡。“月砌”是月光映照在墙壁上,“砌”同“砌”,即墙。
尾联“白头惆怅相逢晚,况是人间落叶时”意思是:白发愁肠,相见恨晚,更何况此时正是秋天,是大地凋零的时候。此二句写诗人的孤独与凄凉。“相逢晚”指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时间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况是人间落叶时”则是说,现在正值秋季,万物凋零,更增加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是李商隐为朋友汪水云写的一篇序文。李商隐与汪氏兄弟是好友,此诗就是为他的朋友汪水云所作的诗作序文。
第一、二句点明题意。开头两句,写自己千里迢迢回到故乡,仍然穿着那件破烂的衣服,耳边还回响着那不断响起的胡笳声。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写出自己身处异邦的孤寂与辛酸,同时暗示了自己归隐的愿望。“十年秋”三字交代了诗人归家后的情况。诗人在长安度过了整整十年,如今秋去冬来,岁月不居,人事无常,自己已年逾古稀,头发也花白了。然而,尽管如此,自己仍无家可归。诗人以“四海人”三字写出了其漂泊在外的艰辛,同时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无限向往。
第三、四句写自己虽身处异乡,但仍然关注着天下大事。诗人通过回忆十年前的秋天来到长安的情景,并由此引发了自己的感慨。那时,自己满头白发却依然壮志未酬,而今却已老态龙钟。这种对比更让人感叹世事的变迁,也更加衬托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牵挂。
第五、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所见所闻。诗人通过“云叟”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而当自己再次回到故乡之时,却发现家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连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都变得陌生起来。这种变化不仅让诗人感到失落,更让他深感痛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预测和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晚年将会如同落叶一般,飘零不定。这种预测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不安,更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归家的描写以及对其身世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同时,诗人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