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斛供厨替八珍,穿松漱石莹心神。
中涵百衲烟霞色,不染齐梁歌舞尘。
【注释】
八功德水:指佛经中所说的八种功德,即常、乐、我、净、施、戒、禅。
数斛供厨:用几斛水来供厨房之用。
供厨:供人食用。
替八珍:代替八种美味的食物。
中涵百衲烟霞色:水中蕴含着百衲(百衲衣)的烟霞之色。
百衲:指僧众的衣服,因袈裟缝缀成百衲而得名。
中涵:蕴藏在。
百衲烟霞色:百衲衣所蕴涵的烟霞般的色彩。
齐梁:指南北朝时期的齐和梁。当时,佛教盛行于中国,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交融,影响深远。
歌舞尘:指歌舞中的尘埃,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八功德水”点明了诗的主题,即以水来供佛。接下来,诗人通过“数斛供厨替八珍”,描绘了一幅用水供佛的场面,展现了人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
第二句“穿松漱石莹心神”,进一步描绘了供佛过程中的细节。诗人用“穿松”和“漱石”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供佛者的动作,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莹心神”则表达了供佛者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第三句“中涵百衲烟霞色”,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中涵百衲烟霞色”,表达了供佛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这种领悟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知识和经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最后一句“不染齐梁歌舞尘”,则是对整个画面的收束和点睛。诗人通过“不染齐梁歌舞尘”,表达了供佛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这种淡泊和超脱并非源于外在的物质追求,而是出于内心的修养和修行。
这首诗通过对供佛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内心的清净与宁静。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超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