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云霄一丈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臼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兴,合傍浮丘去结庵。
这首诗描述了黄山的景色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物。
首联“秀出云霄一丈探,诸峰高下护晴岚。”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这里的“秀出云霄”形容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如同云海之中的仙境;“一丈探”则形象地展现了黄山的雄伟与壮观。同时,“诸峰高下护晴岚”也表达了山峦之间的层次感和云雾缭绕的氛围。
颔联“丹成兔臼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进一步描绘了黄山的自然美景。这里的“丹成兔臼香生杵”用诗意的语言赞美了黄山的美丽,仿佛丹砂炼成了,香气弥漫,让人陶醉;“影见龙津月在潭”则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照耀着龙津潭的景象,宛如仙境一般。
颈联“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洞暖有花因七七”指的是洞穴温暖如春,鲜花盛开的景象;而“云深不语住三三”则表达了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仿佛有一种无言的意境。
尾联“粥鱼敲动山林兴,合傍浮丘去结庵。”则是对整个游黄山经历的总结。这里的“粥鱼敲动山林兴”描绘了游客们品尝美食时的愉悦心情;而“合傍浮丘去结庵”则是说他们决定在浮丘这个地方建一座小庵作为休息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语言,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