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绕筼筜径,令人喜欲颠。
已持苏老节,更着祖生鞭。
傍舍应除地,新梢拟上天。
真成时夜卵,煨茁想明年。
【注释】
1.筼筜(wén dāng):一种树名。2.苏老节:指苏轼晚年所作的《寒食帖》,因苏东坡曾用“寒食”二字自号。3.祖生鞭:指晋代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意指陶渊明的诗篇。4.煨茁(wēi zhuó):煨煮,把植物的幼苗放在火上烤熟,使之生长得更快更好。5.真成时夜卵:指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诗句,“戍鼓”“边秋”,都与边塞有关。6.煨茁想明年:意为希望在明年春天再种一次竹鞭。7.时夜卵:即“时夜”。8.煨茁:煨煮,把植物的幼苗放在火上烤熟,使之生长得更快更好。9.时夜:即“时节”。10.煨茁:即“煨茁”。11.真成:即“真成”。12.时夜卵:即“时夜”。13.煨茁:即“煨茁”。14.真成:即“真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竹鞭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对于竹子的赞美和喜爱。诗人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象,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表达了他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诗人开篇便写道:“所种竹鞭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已经种植了竹子,并且竹鞭已经茂盛生长。这里的“竹鞭盛行”既表现了竹子的生长速度之快,也表现了竹子的强大生命力。
诗人写到:“独绕筼筜径,令人喜欲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在竹林中漫步,感到非常高兴,仿佛要跌倒在地。这里的“独绕筼筜径,令人喜欲颠”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竹林中感受到的那份愉悦和轻松。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特点:“已持苏老节,更着祖生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已经拥有了苏轼那样的才华和气质,再加上陶渊明那样的清高品格,使得竹子更加显得高大挺拔。
诗人又描写了竹子的成长过程:“傍舍应除地,新梢拟上天。”这里的“傍舍应除地”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生长的速度之快,仿佛要将周围的房屋都给挤掉一般。而“新梢拟上天”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高度之高,仿佛直冲云霄一般。
诗人再次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之情:“真成时夜卵,煨茁想明年。”这里的“真成时夜卵”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仿佛已经是成熟的果实一般。而“煨茁想明年”则表达了作者对明年再次种植竹子的期望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