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不称意,一生长损心。
稍知闲有味,又觉老相侵。
田舍那能问,溪山未暇寻。
清歌一杯酒,聊与故人斟。

【注释】

①初还信州:诗人刚回到信州。②寓居诸公:寄居的友人。③损心:伤心,失望。④闲:闲暇,空闲。⑤又觉老相侵:觉得自己已经老了。⑥溪山:指山水风光。⑦清歌一杯酒:以清歌声和美酒互相斟酌。⑧聊与故人斟:姑且借美酒来安慰自己。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春。当时诗人正在信州任司户参军,心情苦闷,于是写诗寄意朋友:“万事不称意,一生长损心;稍知闲有味,又觉老相侵;田舍那能问,溪山未暇寻;清歌一杯酒,聊与故人斟。”

“万事不称意”。诗人用一个“不”字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感到失望沮丧。“一生长损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怀疑和忧虑。他想到自己的一生没有成就什么,因此心中总是感到痛苦不安。

诗人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心境,“稍知闲有味”。“闲”字写出了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他开始觉得生活中还有乐趣可寻。“又觉老相侵”,这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年华流逝的感叹。

“田舍那能问”,这句诗人自谦地说,在乡下人家那里是无法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的,因为那里的人们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溪山未暇寻”,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

最后两句“清歌一杯酒,聊与故人斟”,是诗人在无奈之中的自我慰藉。他认为,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饮酒赋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他也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信州任职期间的心情苦闷,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通过对生活的不同感受的描述,诗歌展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