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蛩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诗句解析

1 秋虫:描绘的是秋天里,自然界中昆虫的声音。

  1.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这里的“一气”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呼吸,而“芒沕”则形容声音微小、细微。鸣虫响应的是秋天的商音(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四律)。
  2. 天机发天籁,托彼蛩与螀:这里提到了天籁,指的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而“蛩”和“螀”是两种昆虫的名字,它们被比喻为这些自然之声的载体。
  3.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描述的是听到这些细微的声音,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感触,仿佛触及到了自己的情感深处。
  4.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或回忆,这种思考或回忆可能来源于遥远的思绪或未解的疑惑。
  5.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这里的“至音”指的是最美妙的音乐。作者在此处表达了对于音乐之美的赞美,认为音乐能够达到极高的境界,甚至能与古代的“韶”、“章”这样的美好事物相提并论。
  6.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描述了风吹过带有一种凄凉之感,月色下露水也显得悲凉,这反映了一种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
  7.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在这里,“声乐”是指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风、霜、月、露等。而“呻吟”则可能是对生命脆弱、岁月无情的一种感慨。
  8.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这句话表达了如果没有这些自然之声作为背景,那么任何乐器都无法演奏出那样动听的音乐,也无法进入高贵的音乐殿堂。

译文

秋虫,秋风中,蟋蟀和寒蝉的叫声。
自然的一息间,蟋蟀的叫声回应着商音,仿佛自然界的天籁之音。
那些微小的声音,如同蟋蟀和寒蝉托举着这些天籁,让人心醉。
听着这些声音,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深入到我的肺腑。
深沉的思考,似乎找不到答案;遥远的梦想,从哪里开始?
最美妙的音乐,就是这样;它让我想到了古代的韶乐和章华。
风吹过,带来凄凉;月光下,露水也显得悲凉。
天地之间充满了声音,像秋风、霜、月、露一样。
生命的脆弱,让人感到悲伤;岁月的流转,令人感叹。
如果不是这些自然之声作为背景,那么任何乐器都无法演奏出那样动听的音乐,也无法进入高贵的音乐殿堂。

赏析

这首诗以“秋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声音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秋虫鸣叫的描述,引出了关于音乐、时间和情感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