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
方寸乱,成丝结。离别近,先愁绝。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沧浪窄。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

满江红

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

方寸乱,成丝结。离别近,先愁绝。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沧浪窄。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彩和苍梧相接,莽莽的群山,春天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岛屿。江水上涨了,靠近了洞庭湖,渐渐让人感到天地宽广了。江上飞来的燕儿翩翩起舞,它们的身影好像轻飘飘的梦一样。江边的野花野草都像春天里久客的游子。遥望渔村和山林,只见一片茫茫的烟雾笼罩其中。

心里乱糟糟的,思绪纷杂交织。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忧愁也越发严重。船篷被风雨打湿,船桨划动的声音听起来特别急促。白发的人在湖海论心,清酒映着月色的波光显得更加狭窄。看明年夏天,我们各自乘船归来,我一定会先认出你。

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作者时在临安任司农寺主簿。当时词人正处在一种复杂的心境之中。一方面,他为即将来临的离乡别井而忧伤;另一方面,他又为能与友人相会而欣喜。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哀怨的情绪。

“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开头三句写景:天接云涛,连苍梧之巅也仿佛被云雾所包围;莽莽大地,春意盎然。“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再写远景:“江水上涨,逼近洞庭,渐渐地令人感到天地空旷。”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图景。

“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接着写近景:燕子在空中飘荡飞翔,其身姿轻盈若梦;江边的花草繁茂,春意盎然却像远行之人。“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又写远景:远处渔村、樵市隔着平林,只有淡淡的寒烟之色隐约可见。这三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图境。

“方寸乱,成丝结。离别近,先愁绝。”突然转变情绪,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方寸乱”指内心纷扰不安;“成丝结”是说心中愁思纷乱如同结成的丝线一样。“离别近,先愁绝”是说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的忧愁也越发严重了。这三句抒发了离愁别绪之苦闷。

“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接下来写眼前的现实:船篷上布满了风雨,船桨划动的声音显得特别急促。“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沧浪窄。”最后写眼前实景:鬓发已白的人在湖海之间谈论心事,清酒映照着月色的波光显得十分狭隘。这三句写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结尾处以期待的口吻展望未来:等到明年,我们各自乘船归来的时候,我一定会率先认出你。全词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