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这首诗描绘了罗汉石的形象特征,表达了诗人对罗汉石的敬仰之情。
诗中开头两句“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幻师(即罗汉)的敬仰之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神通广大的能力,即使是平凡的石头,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第三句“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描述了罗汉石的颜色和形状,如同一个和尚的面孔。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罗汉石与佛教的联系,以及它作为佛教象征的意义。
第四句“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表达了诗人对于罗汉石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他认为,无论是其形态还是质地,都值得尊敬和赞美。
接下来是第五至八句,详细描述了罗汉石的特征: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这几句分别描绘了罗汉石的顶部、双足、僧袍、风姿等特征,以及它的坚固程度和经历千年风雨的洗礼。这些都是罗汉石独特之处,也是诗人欣赏和赞美罗汉石的原因。
第九句“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表达了诗人第一次见到罗汉石时的震撼和敬仰之情。他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从未见过的奇迹。
第十句“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罗汉石的深厚情感。他不仅仔细欣赏,还长时间地触摸,想要离开却又依依不舍。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罗汉石的热爱和珍视。
最后两句“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则是对罗汉石的保护和祝福。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祝愿所有尊者都能展现出他们的神奇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汉石的特征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和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