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三江口,青蘋四岸边。
风头横立海,水面上浮天。
阴气犹能杂,阳威不敢燃。
夏行秋月令,造物相吾眠。
诗句释义及赏析
注释:
- 五月一日薄暮至三水倚樯斜枕:在五月的一天傍晚时分,抵达三水的岸边后,我倚靠在船上的桅杆上斜倚着枕头休息。
- 皓月三江口,青蘋四岸边:皎洁的月光洒在三江口,而岸边长满了青色的蘋草。
- 风头横立海,水面上浮天:微风轻拂海面,仿佛能与天空融为一体。
- 阴气犹能杂,阳威不敢燃:尽管是夜晚,但阴气依然混杂,而太阳的力量不敢随意施展。
- 夏行秋月令,造物相吾眠:我在夏季的夜晚模仿秋天的月亮来行动,仿佛大自然与我一同安睡。
译文:
在五月的一个傍晚,我们抵达了三水岸边,我倚靠在船上的桅杆上斜倚着枕头休息。皎洁的月光洒在三江口,而岸边长满了青色的蘋草。微风轻拂海面,仿佛能与天空融为一体。尽管是夜晚,但阴气依然混杂,而太阳的力量不敢随意施展。我在夏季的夜晚模仿秋天的月亮来行动,仿佛大自然与我一同安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夏夜中到达三水(今属广东省)的场景。诗中的“倚樯”和“斜枕”描绘了诗人在船上休息的宁静画面,与“皓月三江口,青蘋四岸边”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第二句“风头横立海,水面上浮天”通过动态的描述,展现了夜晚海面的平静和月光的柔和,给人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
第三句“阴气犹能杂,阳威不敢燃”则表现了夏夜的凉爽和宁静。尽管是夜晚,但阴气依然存在,说明环境并不黑暗;同时,太阳的力量也不敢随意施展,这可能暗示了某种限制或束缚。
最后一句“夏行秋月令,造物相吾眠”可能是对整个场景的一种哲理性的总结。在这里,诗人似乎在模仿秋天的月亮,同时也在表达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的哲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