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曾为底恶,霜乃得能嗔。
罢曳木无守,虔刘风不仁。
枫衰山反本,石出水藏神。
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

注释:

草曾为底恶,霜乃得能嗔。

罢曳木无守,虔刘风不仁。

枫衰山反本,石出水藏神。

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草曾为底恶?”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草会如此恶劣?”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担忧,也可能是对某种现象的不满。接着,“霜乃得能嗔”一句,用“嗔”来表达霜对寒气的愤怒,这既形象地描述了霜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霜的同情。

接下来的两句“罢曳木无守,虔刘风不仁”,诗人用“罢曳木无守”和“虔刘风不仁”来形容自然的力量,表示自然界中的事物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规则,变得冷酷无情。

再往后,“枫衰山反本,石出水藏神”。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枫叶落尽,山石裸露,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这里的“反本”和“藏神”都暗示了事物的原始状态和本质。

最后两句“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诗人感叹自己的年纪渐长,但仍然像旅人一样奔波忙碌。这里的“逆旅人”比喻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冬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