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群牛戏写真,犊前牝后更精神。
不知老牯心枯淡,岂有将身作化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分析每一句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最后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
“老范善画牛有学为八牛图者”中“老范善画”“有学为八牛图者”表明作者擅长写牛,有人向他学习画牛的技艺,可见作者在画牛方面的造诣之高;“一犊在前又置一童持竿牧其后”表明作者创作了一幅《牧牛图》,画面中一个少年牵着一只小牛,后面有一个小孩拿着竹竿在驱赶牛群,表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田园风光图景。
“谁谓群牛戏写真,犊前牝后更精神。不知老牯心枯淡,岂有将身作化身。”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牛的精气神,表达了对牛的赞美之情。其中“谁谓群牛戏写真?犊前牝后更精神”运用反问手法,突出牛的特点,表现出诗人对牛的喜爱之情;“不知老牯心枯淡,岂有将身作化身”则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抒发出诗人对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示例:
①老范(范成大)善画牛,有学为八牛图者,一犊在前,又置一童持竿牧其后。
译文:有个画家名叫老范善于画牛,有人向他学习画牛的技能,他画了一幅牛图,前面是一头小牛,后面是一个小孩拿着竹竿在驱赶。
注释:“老范”,即范成大,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牛”:指绘画作品。“有学为八牛图者,一犊在前”:有位画家学习了范成大的作品,画了一幅《八牛图》,画中有两头小牛在前面嬉戏,另外还有两头牛在后方吃草。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画牛的人向画家范成大学习画牛技术,画了幅《牧牛图》,其中有两头小牛在前面嬉戏,另外还有两头牛在后方吃草。中间四句写牛的特点:前面的小牛犊非常调皮可爱,后面的母牛也很机灵,它们相互配合着吃草。最后两句写作者自己的观点:不知道那头老牛心里是不是枯涩乏味,它怎么可能用自己的身体来代替自己的身躯呢?这两句是说,那头老牛虽然老了,但它的精神却依然旺盛,它怎么会把自己的身躯当作自己的躯壳呢?这里作者把牛拟人化了,赋予牛以人的思想感情。
②谁谓群牛戏写真,犊前牝后更精神。
译文:谁能说这些牛只是游戏之作,小牛犊在前,母牛在后更显得精神抖擞。
注释:“谁谓”,疑问代词,哪能,难道。“群牛戏写真”:群牛像游戏一样地画出。“犊前牝后更精神”:小公牛犊在最前面,雌牛在后方更显得精神焕发。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牛群戏水的画面。牛群在水中嬉戏,水花四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幅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③不知老牯心枯淡,岂有将身作化身。
译文:我不知道年迈的公牛肉子的心是不是枯涩乏味,怎么能用身体去替代自身呢?
注释:“老牯”:指年纪大的公牛。“化身”:指用自身的躯体作为其他生物的躯体。
赏析:这是一首七古。诗的前两句写牛的体态:那头老公牛的身体瘦弱干瘪。诗人通过对老公牛的描写,表达了对老公牛的同情。中间四句是对老公牛的赞颂:它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精神矍铄。诗人通过对老公牛的描绘,表达了对老公牛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观点:不知道那头老公牛的内心是否枯寂乏味,怎么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替代自身的躯体呢?这两句是说,那头老公牛虽然老了,但它的精神仍然旺盛,它怎么会把自己的躯体当作自身的躯体呢?这里诗人把老公牛比作人,赋予老公牛人的感情和思想。
④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牛群戏水的画面。诗的前三句写牛的体态与神态:那头小公牛犊在最前面,另一头小公牛犊在后方吃草。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观点:不知道那头老公牛的内心是否枯寂乏味,怎么可以用它的身体来代替自己的躯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