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
曾何入乎耳,无乃听以心。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
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的《题黄岩洞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太初,指天地初开时的原始状态。寂无闻,寂静无声,形容洞中非常寂静。大音,指宇宙间最美妙的声音。这里描绘了黄岩洞内深邃宁静的氛围。

  2.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隐居田园,生活简朴,喜欢弹无弦琴。无弦琴,一种没有琴弦的古琴,这里比喻陶渊明所追求的简朴生活和高尚情操。

  3. 曾何入乎耳,无乃听以心:这两句表达了陶渊明虽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因为洞内寂静),但他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来感受世界。

  4.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子,这里指的是戴叔伦自己。嗜声诗,即喜欢诗歌的声音。夜废衾,夜晚不盖被子睡觉,形容他对诗歌的热爱到了极点。

  5.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九死,多次遭遇困境。厚所养,得到了丰厚的修养。五穷,多次遭遇贫困。发其吟,抒发心中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戴叔伦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决心。

  6.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去年,指的是前一年。抱膏肓,形容病重到无法医治。朅来,突然而来。求我针,寻求医生治疗。这句话反映了戴叔伦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医疗知识的渴望。

  7.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机缄,机锋或机关。相勘,相互较量。脉络,这里的脉络指的是医学理论。归自寻,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句话表明戴叔伦在医学领域有所造诣,能够自行探索医术。

  8.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得之,得到它。三百篇,泛指中国古代的诗集。喜至,非常高兴。不自任,不加掩饰地高兴。这句诗表达了戴叔伦对古代诗歌作品的喜爱。

  9.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诗亡,意为诗歌消亡。道何之,不知道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珷玞,一种矿物,这里用作比喻。乱球琳,杂乱无章。这句诗反映了戴叔伦对于诗歌本质的困惑和思考。

  10.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春秋,指《春秋》这部史书。一中和,指《春秋》中体现的公正和和谐。异者向与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句诗表达了戴叔伦对《春秋》这部历史巨著的不同理解。

  11. 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诏,皇帝的命令。捃,拾取。刍狗,祭祀时用的草狗,这里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师金,师傅。这句诗表达了戴叔伦对于学习和修行的认识。

这首诗是戴叔伦在黄岩洞壁上留下的题词,通过描写黄岩洞的环境、陶渊明的心境、戴叔伦对诗歌的追求以及他的学习经历等,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医学知识的引用,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医学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