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岧峣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
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
夜静神龙听咒食,秋深苍鹘起抟风。
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
金山寺
在寺庙的山门外,一座座小山丘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在它们之中,最高的一座就是金山寺。
这座寺庙虽然建在山外,但是离尘世很远。
它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像一座雄伟的宫殿。
它凌空架设,巧妙排除危险,从青翠的山峦中穿行而出。
它的建筑结构巧妙绝伦,仿佛把山光林色都装进其中。
译文:
金山寺
The lofty mountain peaks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temple stand in a neat row.
Of them, the highest one is the Jinshan Temple.
Although it’s built outside the city wall, it’s far from any dust.
It stands tall, magnificently like a fortress, and looks like a grand palace.
Its construction is marvelous, cleverly avoiding perils,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green hills.
Its design is exquisite, as if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 were all contained within.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金山寺的诗歌,通过对金山寺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以下是各句的详细解读:
首句“尘外岧峣鹫岭宫”,意为金山寺位于尘世之外,如同一座高耸的鹫岭之宫。这里“岧峣”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鹫岭宫”则暗示了金山寺的宏伟与神圣。
次句“架虚排险出青红”,描绘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诗人用“架虚”来形容寺庙的建筑巧妙利用空间,“排险”则表现了其坚固的结构设计,能够巧妙地排除各种危险。同时,“青红”可能指的是周围的山色或建筑的色彩,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金山寺的独特风貌。
第三句“林光巧转沧波上”,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周边的自然风光。这里的“林光”指林间光影,象征着寺庙周围树木的婆娑影子。“巧转沧波上”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影子随着波浪轻轻摇曳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而美丽的感受。
第四句“海色遥涵白日东”,则是对金山寺所在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海色”可能指的是金山寺所在的海边风景,“遥涵白日东”则表达了太阳在海平面上缓缓升起的景象,象征着金山寺的早晨时分,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山谷。
第五句“夜静神龙听咒食”,描绘了夜晚时分寺庙内的宁静祥和气氛。这里的“夜静”指的是夜晚的寂静,“神龙听咒食”则可能是对佛教僧侣修行生活的描述,他们在这里聆听经文,修行佛法。这种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第六句“秋深苍鹘起抟风”,则是对秋天时金山寺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里的“秋深”指的是秋天的气息,“苍鹘起抟风”则描绘了秋天时,鸟儿在空中飞翔的场景,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抟风”也暗示了金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则是对金山寺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的总结。这里的“连荆”指连接荆门一带的长江,“控蜀长江水”则表明金山寺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控制着长江的水势。而“回廊顾盼中”则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寺周围江水的流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金山寺》是一首描绘金山寺自然风光和建筑特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金山寺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金山寺的魅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色彩斑斓,既展示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