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明妃曲二首注释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这首诗的作者李益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益与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人齐名,称“大历十才子”。他的诗构思缜密,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他的七律以清丽峭拔见长,五绝则多写闺房怨思,风格婉丽动人。《明妃曲二首》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首的前两句说,美丽的杨贵妃像绝世佳人一样,她的美是无法寻找的。她的美貌足以使百花都感到害羞,不敢在皇宫中盛开。这两句是说杨贵妃的美无人可比,她的美丽足以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这里的“绝世”二字,既指其美,又暗喻其贵。而“花羞”二字,则是说她的美丽足以使其他花朵相形见绌,不敢在上林苑中开放。这里的“上林”指的是皇宫中的花园——上林苑。

第三四句的意思是,杨贵妃自信自己不会受到任何玷污。即使有人要用金帛来贿赂她,她也不会接受。这里的“白玉”、“黄金”都是古代贵族的象征,而“污”则是玷污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用金帛贿赂她。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进一步强调了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

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当杨贵妃离开宫廷,远离繁华的城市后,她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忧郁起来。她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充满尘烟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在荒凉的地区生活。这里的“椒屋”指的是宫中的房屋,而“风尘远”则是指远离尘世。这里的“毡庐”指的是边疆地区的一种简陋住所。这两句是说杨贵妃离开了繁华的世界,来到了荒凉的边塞地区,心情也随之变得忧郁起来。

第七八句的意思是,尽管汉姬(指汉朝的女子)也曾有过嫉妒之心,但是她们却无法与杨贵妃相比。因为杨贵妃的美貌和魅力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曾经有过嫉妒之心的人。这里的“妒色”指的是嫉妒的情绪,而“无忌心”则是说她们无法克服这种情绪。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进一步强调了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

第九句的意思是,虽然杨贵妃想要与汉朝的人们建立感情联系,但是他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经被送到了遥远的边塞地区,无法再回到中原。这里的“论情”指的是谈论情感,而“通汉地”则是说要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原的人们建立感情联系。这两句是说虽然杨贵妃有着深厚的情感,但是他却不能实现这个愿望。

第十一句的意思是,虽然他只能将这种遗憾寄托在胡琴上,但是却无法改变这种命运。这里的“把恨”指的是寄托哀愁和怨恨,而“寄胡琴”则是说要通过演奏胡琴来表达这种哀愁和怨恨。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只能在音乐中寄托自己的哀愁和怨恨。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找到一个能理解他的人,他就可以安心了。这里的“托意”指的是寄托情感或心愿,而“不论何代有知音”则是说要找到一个能理解他的人。这两句是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个能理解他的人存在。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深深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杨贵妃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高贵和不幸的命运。诗人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深同情和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