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陵为人灌园蔬,我今园地不自种。
惰慵苟恃乡井助,缓急孰与朋友共?
支离有疾上虽恕,陈平不事家焉用?
著书倘得一言利,长者或许酬内讼。
【注释】
於陵:地名。为:做。灌园蔬:给菜园里种菜。不自种:不自己种,指不亲自耕种。
惰慵:懒惰、懒散。苟:如果,假使。恃:依仗。乡井:乡间邻里。助:帮助。
缓急:紧急、危急之时。孰:谁。与:和。
支离:残废或年老体衰的样子。上虽恕:虽然宽恕他(于陵)的过错。陈平:西汉开国功臣,曾为汉文帝出谋划策,封为曲逆侯(今河北省定县东南)。家焉用?家有什么用处呢?
著书:写文章。傥:倘若。倘得一言利:倘若能够获得一点好处。内讼:内部的纠纷。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时作者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因直言劝谏被贬为江州司马。此诗是诗人对自己遭贬后的遭遇及心境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屡经挫折的感慨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态度。
首联“於陵为人灌园蔬,我今园地不自种。”意谓于陵这个人曾经为别人种菜,而我自己却不再亲自种菜。这是说诗人自己不再亲自耕种,而是将园子让给了于陵来种菜,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的热爱之情。
颔联“惰慵苟恃乡井助,缓急孰与朋友共?”意为懒惰且无所事事的人只会依赖乡里的帮助;在紧要关头,谁还能像朋友那样共同分担危难?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颈联“支离有疾上虽恕,陈平不事家焉用?”意谓尽管自己身体有病,皇上也宽容原谅了他,但像陈平这样的大贤人尚且不能侍奉自己的家乡,我又有什么资格享受安逸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自嘲和不满。
尾联“著书傥得一言利,长者或许酬内讼。”意谓假如我写的文章能够获得一点好处,那么对于我的长辈来说,或许可以借此化解家中的纷争。这里诗人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琐事的无奈和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抒发,展现了他在仕途坎坷中的感慨与无奈。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以及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自身处境的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