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侯腹载天下书,崔嵬岂啻重百车。伏羲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馀。
更能议论恣倾倒,万里一泻昆仑渠。谁为胸中斡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
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
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
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合持《诗》《书》《白虎论》,更护日月金华居。
万世根深固社稷,百年旧叟休田闾。素识孤生爱茅屋,久将老母求山砠。
秋归愿事九江获,夜出未倦安丰渔。孔明苟欲性命遂,孟子岂病王公疏。
尘埃未得见此乐,太息一付西江鱼。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孙侯腹载天下书,崔嵬岂啻重百车。伏羲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馀。
  • 注释:孙侯的肚子里装载着天下的知识,它的重量岂止是一百辆车所能比拟的。自古以来,谁能列举出所有的知识?相比之下,如果能够自己创造知识,那将是多么的富有和充实啊。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孙侯的博学多才,他的肚子里装载着无尽的知识,比一百辆车还要沉重。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知识无穷无尽、浩瀚无垠的思考。
  1. 更能议论恣倾倒,万里一泻昆仑渠。谁为胸中斡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
  • 注释:他更擅长议论,能够自由地倾泻自己的思想,如同万里长河般奔流不息。谁能掌握这宇宙间的太极之理,使万物的元气随着卷轴一起展开或收拢呢?
  • 赏析:这里的“议论”指的是孙侯的思想和见解,而“太极”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源和最高真理。诗人通过比喻,赞美了孙侯的智慧和胸怀,以及他对世界万物的深刻理解。
  1. 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
  • 注释:历史上的谏官经常面对皇帝直言进谏,但他们的言论往往被忽视或压制。然而,孙侯却能不受这些影响,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甚至不惜离开朝廷,漂泊到海外去。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历史上谏官的处境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孙侯的独立和坚持。他不畏强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因此遭受排挤也能保持清白之心。
  1. 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
  • 注释:孙侯的风范和节操如何与之相比?就像雪花一样洗涤了整个世界,让天地清明。他的行为如同杨国忠那样不顾一切,而手段又像张禹那样谨慎细腻。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赞美了孙侯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他的行为如同古人所说的“冰霜之操”,能够经得起考验,不为权势所动摇。同时,他也像张禹一样注重细节,但又有超越张禹的智慧和胆识。
  1. 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合持《诗》《书》《白虎论》,更护日月金华居。
  • 注释:自从回到朝廷后,他不再参与对人的评价和褒贬,只是负责管理国库和仓库的事务。现在,他将《诗经》、《尚书》、《白虎通》等经典著作都收入了自己的名下,并且还保护着象征着日月精华的金华之地。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孙侯的淡泊名利、专注事业的态度。他不再涉足权力斗争,而是专心致志于国家的大事,如管理和保护国家资源。同时,他还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1. 万世根深固社稷,百年旧叟休田闾。素识孤生爱茅屋,久将老母求山砠。
  • 注释:孙侯的智慧和见识深深扎根于国家的根基之中,使得国家得以稳固和繁荣。他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对于简朴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喜爱。在他的心中,一直有着对家乡的思念。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孙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深知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因此对于简朴的生活更是珍视不已。同时,他也不忘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这种情感让他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显得珍贵。
  1. 秋归愿事九江获,夜出未倦安丰渔。孔明苟欲性命遂,孟子岂病王公疏。
  • 注释:秋天来临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在九江得到丰收,夜晚出来打渔也不会感到疲倦。诸葛亮(孔明)如果真的想要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就应该放弃功名利禄;孟子(孟轲)难道会因为君王的命令就疏远自己的主张吗?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孙侯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是来自于物质财富或者权力地位,而是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理解和对道德的追求。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认为个人应该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私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