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
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
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
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
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
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注释】:
- 南粟鳞鳞:南方的粮食,像鱼鳞一样密集地运往北方。
- 北兵林林:北方的军队,人数众多。
- 塞头:边关。
- 折冲:阻止敌人进攻。指用武力或智谋保卫国家。
- 将与相:将领和丞相。
- 斗食尺衣:微不足道的俸禄和衣服。
- 大计:重大的计划或计谋。
- 里闾(lǘ):里巷。
- 斗食尺衣皆北输:指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要向北输送财物。
- 胡藩:胡人藩镇。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揭露了唐王朝对吐蕃的屈膝妥协。全诗四十六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朝廷的怯弱,后半部分写民间的困苦。首二句写朝廷怯敌,后二句写民间受害。中间八句写朝廷怯敌的原因,最后十一句写民间受害的结果。
第一联:“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意思是说:南方的粮食如鱼鳞般密集地运往北方,而北方的士兵源源不断,准备抵抗胡虏。这里描绘了唐朝对吐蕃的军事压力。
第二联:“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意思是说:每当胡人使者到来,边关将士便收起弓箭,毫无防备。这里描绘了唐朝对吐蕃的屈服态度。
第三联:“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意思是说:我们一向依赖将领和宰相们的智慧和谋略,现在形势艰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里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第四联:“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意思是说:胡人使者回到长安后,向百姓索取财物,所有官员和百姓都被征调到北方去服役。这进一步揭露了唐朝对吐蕃的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唐朝对吐蕃的软弱和民众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唐王朝政策的失望和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