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后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
彼专犹未达,吾慵复何望?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
况令议文物,规摹讵能详?轮辕孰挠直?冠盖孰纁黄?
圭璋国之器,孰杀孰锋铓?问十九未谕,其一犹面墙。
几微言性命,萌兆审兴亡。兹尤觉浩浩,吾讵免伥伥。
因思幸尚壮,曷不自激昂。前谋信已拙,来效庶云臧。
渐有田数亩,春秋可耕桑。休问就医药,疾病可消禳。
性本反澄澈,情田去榛荒。长编倚修架,大轴解深囊。
收功畏奔景,窥星起幽房。虚窗达深暝,明膏续飞光。
搜穷力虽惫,磨砺志须偿。譬如勤种艺,无忧匮囷仓。
又如导涓涓,宁难致汤汤。昔废渐开辟,新输日收藏。
经营但亹亹,积累自穰穰。既多又须择,储精弃其糠。
一正以孔孟,其挥乃韩庄。宾朋顾空馆,议论据方床。
这首诗的标题是《读书》,作者不详。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诗的第一句“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时代已经过去的观点,认为现在的知识已经无法像孔子那样传授了。接着,第二句“后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无法像孔子那样高深莫测。
第三句“彼专犹未达,吾慵复何望?”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他认为即使自己不能像古人一样精通所有知识,也不应该放弃追求知识的决心。最后一句“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则表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挫折感,觉得自己像小孩一样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接下来的几句“况令议文物,规摹讵能详?轮辕孰挠直?冠盖孰纁黄?”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认为社会的风气不正,人们追求名利,忽视真正的学问。
随后的几句“圭璋国之器,孰杀孰锋铓?”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品质的看法,他认为品德比才能更重要,应该重视道德修养。
最后几句“问十九未谕,其一犹面墙。”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朴实而深刻,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