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诗句注释】
- 隆中:指诸葛亮曾经隐居的地方,即湖北襄阳附近的隆中村。
- 志士固有待: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本来就需要等待时机。
- 显默非苟然:表现和沉默并不是偶然的。
- 孔明方微时:诸葛亮在开始时并不出名,被称为“卧龙”。
- 息驾隆中田:诸葛亮曾在此地隐居,不再出仕。
- 出身感三顾:指刘备三次上山请他出山辅佐。
- 鱼水相后先:比喻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如鱼与水一样不可分离。
- 开迹在庸蜀:开辟基业,开创事业。
- 欲正九鼎迁:指希望改变国家的局势,使之稳定。
- 垂成中兴业:指事业即将成功,但因故未能完成。
- 复汉临秦川:恢复汉朝的领土,面对秦国。
- 平生许与际:指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遇到这样的机遇。
- 独比管乐贤:只有像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能与之相比,都是贤能之人。
- 人材品目异:每个人的才华不同,各有所长。
- 自得岂虚传?:意思是说,自己得到的赞誉并不是虚妄的传言。
【译文】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志士自有等待的时候,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诸葛亮刚开始并不出名,但他表现出色,不被埋没,这并非偶然。刘备三次去请他出山辅助,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他开创了基业,改变了国家的局势,使国家安定下来。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个大目标,希望能恢复汉朝的领土,面对秦国。他认为自己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