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已出尘土外,卷箔更当风雨间。
泉声渐落石沟涧,云气迥压金舆山。
寒沙漠漠鸟飞去,野路悠悠人自还。
耕桑千里正无事,况有樽酒聊开颜。

【注释】

北渚亭:在今江苏苏州西北。

振衣:抖开衣服。

卷箔:收起帘子。

泉声:水声。

涧:山间水流的沟渠。

云气:指云彩。

金舆山:即金山顶,在苏州城西灵岩山之巅。

寒沙漠漠:沙漠中没有草木,显得十分空旷。

鸟飞去:鸟儿飞得远远的去了。

野路:郊外的路。

耕桑:耕种和采桑养蚕。

樽酒: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苏州时所作。诗以“亭”为题,写于雨天,但写得却是“出尘”、“无物”的境界。开头二句“振衣已出尘土外,卷箔更当风雨间”,写的就是诗人在亭中抖落身上的尘埃,卷起窗帷,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独酌而醉的情景。这二句写亭中景色,却从雨天开始,又以“出尘”作结,可见其高超的笔力。三、四两句写亭中所见所闻,“泉声渐落石涧”,听泉声在石涧中回响;“云气迥压金舆山”,望云气笼罩着金峰山。这两句写景如画,境界雄阔。五、六两句写亭中人物的活动,“寒沙漠漠鸟飞去,野路悠悠人自还。”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沙漠”与“荒漠”同义,都是形容旷远荒凉之地。“寒沙漠漠”与“鸟飞去”对举,说明此时天气寒冷,鸟儿已经飞走了。“野路悠悠”与“人自还”对举,说明此时野外小路无人行走,只有作者一个人悠然自得地走在小路上。这两句写亭中人事,却从“人自还”开始,又用“悠悠”收束,可见其浑厚凝重。最后两句“耕桑千里正无事,况有樽酒聊开颜”,写亭中之人正在田间耕桑,无忧无虑,何况还有美酒可以开怀畅饮。这两句是写亭中人的活动,但以“耕桑”作结,又以“开颜”收束,可见其从容洒脱。整首诗写景写人,都写得清幽闲淡,毫无矫饰造作之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