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作袈裟石作僧,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诗句释义及赏析:
“云作袈裟石作僧”:描述了一个景象,即山石仿佛是穿着袈裟的僧人。这里的“云作袈裟”形象地描绘了山石被云雾缭绕的样子,如同僧人披着云衣。而“石作僧”则直接将山石人格化,使其具有僧人的形象。
“岩前独立几经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岩石在春天中独立不移的赞赏和感慨。岩石似乎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依然坚韧地屹立在那里,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如果有人问起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领悟(”西来意”通常指的是从西方传来的意义或道理),诗人选择保持沉默,不回答,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理解始终如一,无需多言。这里的“西来意”可能指佛教的教义或者精神。
译文:
云绕山巅似袈裟, 石立岩前岁月长.
有人问道何为真? 静默不言自成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诗中的“云作袈裟石作僧”,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了人的形态,使得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这种写法不仅生动形象,还富含象征意义。石头作为僧人的形象,暗示了一种坚定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岩前独立几经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岩石在时间的长河中巍然不动,象征着恒久和不变,与人生中许多瞬息万变的情境形成鲜明对比。
“有人问道何为真? 静默不言自成章”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观点: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往往不是通过言语表达的,而是通过内省和体验获得的。这种观点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即重视内在修养和个人修为胜过外在的知识传授。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一种表达。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