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年才五十馀,脱去簪绂弊屣如。
圣时搜选动空谷,策足要路争先趋。
庙堂故人握重柄,僵者可植瘦可腴。
惓惓风义数寄语,掉头不顾甘如愚。

【注释】

(1)即今年才五十馀:意谓自己年纪已五十有余,年近花甲。

(2)脱去簪绂弊屣如:意谓辞官归隐,像古代的贤人那样,摆脱世俗的桎梏,穿上平民的衣服。“簪绂”(zānfú,古时用羽毛或玉饰做冠上的装饰)是官员的标志;“弊屣”即破履,指穿破鞋。

(3)圣时搜选动空谷:意谓在太平盛世,朝廷征召,如同从深山峡谷中传来的号令一般。

(4)策足要路争先趋:意谓策马奔赴仕途,急于追求功名。

(5)庙堂故人握重柄:意谓昔日的老朋友掌握着国家大权。

(6)僵者可植瘦可腴(yú):意谓贫瘠之地也可长出肥美的庄稼,比喻人才有条件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7)抆(zhì)头不顾甘如愚:意谓他昂首挺胸,顾不得个人得失,甘愿保持愚鲁的本色。

【赏析】

这首七绝以豪迈的笔墨、慷慨激昂的情怀歌颂了一位志士仁人的高尚品质和壮阔胸怀。全诗四联,第一联写诗人辞官归隐,第二联写朝廷征召,第三联写旧友掌握大权,第四联写诗人昂首挺胸,顾不得个人得失。

此诗开篇就点明诗人辞官归隐,脱却簪绂,脱下官服,换上平民的衣裳。“圣时搜选动空谷”一语,既点明了诗人被朝廷征召,又暗示了征召之速和征召之广,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和向往之情。

接着诗人写到,朝廷征召的消息传出后,许多有才能的人都踊跃前往投靠朝廷。“策足要路争先趋”,诗人想象自己奔赴朝廷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求仕现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贞不渝之心。

然而诗人的志向远非如此,他更看重的是为国家选拔贤能之人。所以接下来一句“庙堂故人握重柄”,诗人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执掌大权的朝廷旧友,他们手中掌握着国家的重权,能否为朝政所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现状的忧虑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贤能之士的珍视之情。

最后一句“僵者可植瘦可腴”,诗人把笔锋转向了自己的朋友,虽然他们在官场上遭遇坎坷,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愿意为国尽忠。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和对他们的关心之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辞官归隐、朝廷征召以及旧友掌握大权等情节,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心系国家的形象。同时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关心,也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重视和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