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有常分,非关智力求。
违行能自信,显晦复何忧。
瓢饮贤颜子,瓜畴隐邵侯。
胸中吉祥宅,何处不天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最后概括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本题中,“赋予有常分,非关智力求。违行能自信,显晦复何忧。”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人天生就具有一种恒久不变的本性,这与人的智力无关。违背自己的才能和能力而过分自信,又何必担忧自己会显露出什么来?“瓢饮贤颜子,瓜畴隐邵侯。胸中吉祥宅,何处不天游?”这是第二句,诗人以颜回和邵公自比,说自己虽然像邵公一样隐居,但内心却如同颜回一样清贫,胸怀中自有天地,哪里不能自由自在地遨游呢?“克己读书安贫择交训子为题戒其子婿王叔俨万里索和”是这首诗的末句,是全诗的总结。“克己读书”“安贫择交”“训子”都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万里索和”表明了王叔俨对诗人的理解和尊重。
【答案】
①第一句:人天生就具有一种恒久不变的本性,与人的聪明才智无关。②第二句:诗人用孔子和邵公比喻自己,说自己虽像邵公一样隐居,内心却如同颜回一样清贫,胸怀中自有天地,哪里不能自由自在地遨游呢?③末句:诗人以“克己读书”“安贫择交”“训子”为理想人生境界,勉励儿子要实现这些目标。④末联两句:王叔俨万里来函索诗,表示对他的理解与敬重。⑤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超脱,也表现了诗人与人为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