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俱黄发,遥怜望倚门。
凄凉游子意,惭愧主人恩。
酒舫湖光滟,书灯夜雨昏。
三山渺云海,何日听重论。

【注释】

留别李贯之大著二首:留别,告别。大着,名贯之。

黄发:指老年白发。

遥怜望倚门:远怜他依依倚门而望。

凄凉游子意: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心情。

惭愧主人恩:愧对主人的厚爱。

酒舫:指船。

湖光滟滟:湖水泛动,波光闪烁。

书灯夜雨昏:夜晚下着大雨,灯光也显得昏暗不清。

三山:指福建的武夷山。《晋书·谢安传》说:“(谢)安登北楼,眺望东流,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后来人们便用“三山”来代指武夷山,这里指的是武夷山中的三座山峰。

何日听重论: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谈论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李贯之饯行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墨抒写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念友朋之情和自谦惭愧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自然,风格清丽。

一二句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二老俱黄发”,说明两位老人都已白发苍苍,岁月不饶人。“遥怜望倚门”,表现了诗人在与友人作别时的依恋不舍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因思念朋友而感到孤寂的心情。“凄凉游子意”,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之感。“惭愧主人恩”,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五六句写离别时的伤感。“酒舫湖光滟”,“书灯夜雨昏”,都是离别时刻的景象。“三山渺云海”,既指武夷山中的三座山峰,也暗含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

七八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抒发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渴望之情。“何日听重论”是诗人向友人表达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欢聚畅叙。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全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