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维艺祖,受命同有虞。
除苛五闰后,返朴邃古初。
满盈持以道,德泽久不渝。
平治二百年,中原忽榛芜。
定乱得高皇,如日升昏衢。
执中嗣堂播,奕叶垂范模。
破碎今已残,敌人踵窥𨵦。
危哉武休破,汉沔几丘墟。
成功赖诸将,三蜀仍覆盂。
收藏问何时,官已迫征输。
开仓储百谷,为我供军须。
闭关且坚守,民力庶少苏。

感事建除体二首

建国维艺祖,受命同有虞。

除苛五闰后,返朴邃古初。

满盈持以道,德泽久不渝。

平治二百年,中原忽榛芜。

定乱得高皇,如日升昏衢。

执中嗣堂播,奕叶垂范模。

破碎今已残,敌人踵窥𨵦。

危哉武休破,汉沔几丘墟。

成功赖诸将,三蜀仍覆盂。

收藏问何时,官已迫征输。

开仓储百谷,为我供军须。

闭关且坚守,民力庶少苏。

解析:

第一句:”建国维艺祖,受命同有虞。”

  • 关键词: “建国”, “维艺”, “艺术”, “艺祖”, “艺” (艺术) 和 “祖” (祖先) 在这里指代的是建立和维护政权的重要性。
  • 译文: 建立国家要维护艺术(治国),接受天命与虞舜相同。
  • 赏析: 这两句强调了国家建设和艺术维护的紧密关系,以及统治者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第二句:”除苛五闰后,返朴邃古初。”

  • 关键词: “除苛”, “五闰”, “返朴”, “邃古”, “璞” (未加工的玉石, 比喻未经雕琢的自然状态)
  • 译文: 除去苛刻政策后恢复了质朴,回到了远古的原始状态。
  • 赏析: 这表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去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回归到自然、朴素的状态,以利于国家的长远稳定发展。

第三句:”满盈持以道,德泽久不渝。”

  • 关键词: “满盈”, “道”, “德泽”, “不渝” (持续不变)
  • 译文: 持有正义之道,德泽长久而不改变。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守道德原则才能获得持久的利益。

第四句:”平治二百年,中原忽榛芜。”

  • 关键词: “平治”, “二百年”, “中原”, “榛芜”, “野草”
  • 译文: 经过两百年的治理,原本的中原地区却变得荒芜。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历史上某些统治者可能过于注重表面的繁荣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发展,导致国力衰退甚至灭亡。

第五句:”定乱得高皇,如日升昏衢。”

  • 关键词: “定乱”, “高皇”, “昏衢”, “日升” (太阳上升,比喻光明或权威)
  • 译文: 平定动乱得到像高皇这样的明君,就像太阳升起照亮昏暗的道路一样。
  • 赏析: 此句赞扬了明智的君主能够在混乱时期起到关键作用,带来秩序和光明。

第六句:”执中嗣堂播,奕叶垂范模。”

  • 关键词: “执中”, “嗣堂播”, “奕叶”, “垂范模”(示范,榜样)
  • 译文: 继承了正统并广为传播,成为后代的典范。
  • 赏析: 此句强调了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的重要性,作为领导者应有远见卓识,传承优秀文化。

第七句:”破碎今已残,敌人踵窥𨵦。”

  • 关键词: “破碎”, “残”, “敌人”, “踵窥𨵦”(伺机进攻)
  • 译文: 现在国家已经破碎不堪,敌人紧追不舍伺机进攻。
  • 赏析: 此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国家造成的破坏,也表达了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第八句:”危哉武休破,汉沔几丘墟。”

  • 关键词: “危哉”, “武休破”, “几丘墟”(废墟)
  • 译文: 危险的是战争使得国家几乎变成了一座废墟。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第九句:”成功赖诸将,三蜀仍覆盂。”

  • 关键词: “成功”, “诸将”, “三蜀”, “覆盂”(覆盖锅子)
  • 译文: 国家的安定依赖于将领们的努力。
  • 赏析: 此句强调了将领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中的关键作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十句:”收藏问何时,官已迫征输。”

  • 关键词: “收藏”, “何时”, “官”, “征输”
  • 译文: 什么时候能结束这些搜刮?官府催缴赋税已经到了尽头。
  • 赏析: 此句反映了民众对于税收压力的不满和对公平征税的期待,也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第十一句:”开仓储百谷,为我供军须。”

  • 关键词: “开仓”, “仓储”,“百谷”, “供” (提供)
  • 译文: 打开粮仓供应百谷,为军队提供必需物资。
  •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国家在面临战争时,积极储备粮食,保障军队供给的做法。

第十二句:”闭关且坚守,民力庶少苏。”

  • 关键词: “闭关”, “坚守”, “人民”,“庶” (大概)
  • 译文: 暂时关闭城门固守防御,希望人民的力量能稍微恢复一些。
  • 赏析: 此句反映了在面临危机时,采取保守策略以待时机,同时希望民众能有喘息的机会。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在国家动荡时期的心境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