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不老,千龄已祝于尧年;地限无边,四海均闻于舜乐。
至和一鼓,万象皆春。上侑清欢,后部献曲。

【注释】:

后筵勾曲:指宴会上演奏的乐曲。勾,通“讴”。

天容不老:天的颜色永恒不变。

千龄已祝于尧年:祝愿千年以后,尧帝的在天之灵也能享尽幸福。

地限无边:大地的界限没有尽头。

四海均闻:普天下都知道。

至和一鼓:最和谐的音乐。

万象皆春:万物都生机勃勃、繁盛无比。

上侑清欢:给人们带来清美欢乐。

后部献曲:指宴会上奏乐的次序,最后是奏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宴诗,诗人借宴席之乐,抒发自己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美好祝愿。

“后筵勾曲”四句,写宴中音乐。前二句写酒宴的气氛。“天容不老”两句,写歌辞的内容。天长地久,尧舜时代早已过去,但尧舜时代的圣德仍流传至今;尧舜时代的乐声也传遍四方。这两句歌颂了尧舜时代的圣德和盛世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尧舜时代的敬仰之情。“至和一鼓”,点明宴中奏的是和谐之音,与“天地玄黄”、“太极生两仪”一样,也是宇宙自然之和谐。“万象皆春”四句,写宴中乐章。“万象皆春”即万物都欣欣向荣。这四句是对前面颂扬尧舜盛世的进一步发挥,意思是说,尧舜盛世,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既是作者对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一种理想化描述,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种赞美。

“上侑清欢”两句,写宴会上奏乐的先后次序。“清欢”即清美的欢乐,指宴席上的歌舞娱乐。“后部献曲”即最后演奏的乐章。这两句写宴会上的歌舞表演。诗人用典,意指尧舜时代就有如此高雅的歌舞表演。诗人认为,尧舜时代的这种歌舞演出,足以使天下人都享受到清美的乐趣。这既是对尧舜时代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当时文艺创作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四句总揽全文,为下文铺垫。中间四句具体描绘了宴乐场面,通过对宴乐内容、气氛的描写,展示了尧舜盛世的辉煌景象。最后四句则将宴乐与尧舜盛世相联系,进一步歌颂了尧舜时代的伟大成就。整首诗歌语言典雅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