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英妙压鳌头,去国三年白鬓秋。
萧傅岂烦更吏治,贾生元自赞皇猷。
高文已得江山助,远业宁为管晏留。
闻说云亭已除地,正须椽笔纪鸿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首句”向来英妙压鳌头”,表达了作者对英明君主的赞美之情。”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英妙”指英明卓越,”压鳌头”比喻英明的君主在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杰出君主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去国三年白鬓秋”,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后三年的岁月变迁。”去国”指的是离开京城,”三年”表示时间长短,”白鬓秋”则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白发渐生的景象。这句话通过对比诗人离开京城前后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萧傅岂烦更吏治”,反映了诗人对当前治理状况的看法。”萧傅”可能是指当时的官员,”吏治”则指政府治理。诗人认为,当前的官员无需再费心治理国家,因为已经有贤能之人在前。这句话表达了对当前治理状况的不满,以及对贤能之人的期待。
第四句”贾生元自赞皇猷”,提到了汉代的文学家贾谊。”贾生”可能是指贾谊,他曾在文帝时期担任过太中大夫等职务,为朝廷出谋划策。”赞皇猷”则是赞扬他为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诗人将贾谊与当前的政治环境进行对比,认为贾谊的治国方略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治国方略的肯定。
第五句”高文已得江山助”,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之情。”高文”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才华,”江山助”则表示有广阔的天地供其施展才华。诗人认为,只要有才华和机遇,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机遇关系的认识。
第六句”远业宁为管晏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远事业的看法。”管晏”可能是指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和晏婴,他们都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贤臣。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为长远的事业而努力,那么即使暂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也不会被轻易放弃。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于坚持不懈、追求长远目标的人生态度。
尾句”闻说云亭已除地,正须椽笔纪鸿休”,提到了历史上的人物王禹偁。”云亭”可能是指王禹偁曾任的知制诰等官职,”除地”则指解除职务,”纪鸿休”则是记载他的功绩。诗人听说王禹偁已被解除职务,于是感到有必要用笔墨记录他的功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贤人的敬意以及自己记录历史的使命。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英明君主、历史人物以及个人才华与机遇关系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传承和社会责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