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舆叩木狂歌处,犹有清泉出翠微。
不学痴人供水递,肯分馀润及柴扉。
七瓯已办煎茶厄,三咽能忘啜菽饥。
身寄吴门声利窟,更思冰洞濯尘衣。

接舆叩木狂歌处,犹有清泉出翠微。

不学痴人供水递,肯分馀润及柴扉。

七瓯已办煎茶厄,三咽能忘啜菽饥。

身寄吴门声利窟,更思冰洞濯尘衣。

接下来将提供诗句的详细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解析

  1. 接舆叩木狂歌处
  • 背景描述:诗人想象中有一个历史人物“接舆”在敲木棒唱歌,这通常与古代思想家的形象相关联,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思想自由的向往。
  • 象征意义:接舆的行为象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即使处于混乱的时代也不放弃表达自己的见解。
  1. 犹有清泉出翠微
  • 自然美景:此处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清泉从山间流淌出来,映衬着翠绿的山色,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心境寓意:这种自然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如同泉水般的清澈和纯净。
  1. 不学痴人供水递
  • 现实批判:这句诗批评那些追求世俗名利的人,他们像愚笨之人一样不断追求他人给予的恩惠。
  • 自我定位: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不应被动接受他人施舍,应自力更生。
  1. 肯分馀润及柴扉
  • 人际关系:这里的“余润”可能指的是来自他人的帮助或恩惠,而“柴扉”则指家中简陋的门户。
  • 人生态度: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不愿过分依赖外界的援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持生活。
  1. 七瓯已办煎茶厄
  • 生活琐事:煎茶是一种日常活动,这里用来形容琐碎的日常劳动,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
  • 精神寄托:通过这些小事来体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忙碌生活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渴望。
  1. 三咽能忘啜菽饥
  • 情感体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是在饥饿时也能通过品尝简单的豆食感到满足。
  • 生活哲学: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的生活哲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希望。
  1. 身寄吴门声利窟
  • 社会地位:吴门指的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声利窟则是指声名显赫、追求利益的社会环境。
  • 反思与选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名利场的反思,暗示了自己并不想成为追逐声名和利益的一员。
  1. 更思冰洞濯尘衣
  • 高洁志向: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精神上的纯洁和高洁。

  • 理想追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清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小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自己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知识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的淡然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态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谢张敏叔饷陆子泉》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