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纷纷有底难,乘时如探橐中丸。
高人不啻昙华见,晚节谁为赵璧完。
且喜芝兰俱秀发,不嫌松桂愈清寒。
他年仄席思耆旧,矍铄犹能一据鞍。

【注释】

张敏叔得请谢事钦俯高躅因成口号

敏叔得请谢事,钦俯高躅

敏叔得请谢事,即以官职之任让给张敏叔。

高躅(zhú)

步子,指进退的举止。

高人不啻昙花见

高僧与昙华寺相仿

昙华见:比喻高僧

晚节谁为赵璧完

晚节无操守的人会像赵盾那样被害吗?

赵璧完:赵盾,春秋时晋国正卿。晋献公欲废太子夷吾而立奚齐,大臣赵盾谏止,后为晋灵公所杀,夷吾即位为晋文公,尊赵盾为忠臣。这里指有节操之人。

且喜芝兰俱秀发

我很高兴,我的芝兰兄弟都显贵发达了

芝兰:比喻人贤能

秀发:显达

松桂愈清寒

松树和桂花越加清香寒冷

松桂: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清寒:形容品格高洁

他年仄席思耆旧

他年平起平坐的时候想起这些老朋友

仄席:平起平坐

耆(qi)旧:老朋友

矍铄(jushuò)犹能一据鞍

虽然年老体衰,但精神矍铄,还能骑马

矍铄:形容精力旺盛的样子

一据鞍:意思是说即使年纪大了,也能骑上马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于淳熙五年(1178年)在建阳做官期间所作,当时张敏叔已经致仕(退休)回乡,作者作此诗以赠张敏叔。全诗表达了对张敏叔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首联“富贵纷纷有底难,乘时如探橐中丸。”诗人用“富贵纷纭”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艰难,同时用“如探囊中物”来描绘出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也体现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重视。

颔联“高人不啻昙华见,晚节谁为赵璧完。”诗人用“昙花一现”来形容自己的高僧形象,同时用“赵璧完”来比喻自己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高僧的敬仰,也体现了自己对于节操的坚守。

颈联“且喜芝兰俱秀发,不嫌松桂愈清寒。”诗人用“芝兰秀发”来形容朋友们的才华横溢,同时用“松桂愈清寒”来描绘出朋友们的高洁品格。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的赞美,也体现了自己对于友谊的珍视。

尾联“他年仄席思耆旧,矍铄犹能一据鞍。”诗人用“仄席”来形容自己未来的地位,同时用“矍铄犹能一据鞍”来描绘出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精神矍铄,依然能够骑马的状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自己对于友谊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