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写真不复见,劫火变灭随毗岚。
岂惟画笔世莫比,正自草书无第三。
【注释】
通泉:即通泉县,位于今山东济南西南,有泉水。
劫火:佛教语,指灭度之火,这里指战争。
毗岚:即毗陵,古地名。
草书:草书是书法的一种字体,笔画不连而断接,与隶、篆的笔势不同。第三句中的“第三”是指书法中的第三位书法家。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前两首写真迹的难见与珍贵,第三首则赞颂薛少保笔下之鹤的超逸脱俗。
第一首:“通泉写真不复见,劫火变灭随毗岚。”通泉:即通泉县,位于今山东济南西南,有泉水。劫火:佛教语,指灭度之火,这里指战争。“通泉写真不复见”是说这幅画经过战乱之后已经失传了;“劫火变灭随毗岚”意谓这幅画在战乱中被毁,随着战火一起消失了。这两句是写画的不易得到,也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第二首:“岂惟画笔世莫比,正自草书无第三。”画笔:指绘画用的笔墨。草书:指草书这种书法的字体,笔画不连而断接,与隶、篆的笔势不同。“岂惟画笔世莫比”,是说这幅画的价值连世上最擅长画的人也不能与之相比;“正自草书无第三”,是说薛少保的这幅画,在草书书法中也堪称第一,其他书法家都望尘莫及了。这两句进一步赞叹了薛少保的画和书法的精妙绝伦。
第三首:“孤标百卉之天然,争宠三阳之正色。”“孤标百卉之天然”意为这幅画的鹤傲然独立,不群不众,具有百卉之天然的美;“争宠三阳之正色”的意思是这幅画的鹤在春天阳光下争先斗艳。这两句是说画中之鹤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和生命力,它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不向任何事物低头。“争宠”在这里用来形容画中所描绘的鹤与春天阳光争相竞艳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鹤的高贵气质。
全诗通过赞美薛少保的画和书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