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
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
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
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
贵贱均饱暖,藜羹等膏粱。
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

【解析】

1.“和杨秀才”是题目,是第一句。

2.三句中,“狼戾及宋梁”的“及”是“到”,指三吴地区的粮食运至宋、梁地区。“胥门隐”的“胥”通“胥”,是水名,这里指胥门一带,为古运河边,也是江南粮仓,诗人隐居于此。“南阳”的“南”通“南阳”,即南阳郡,这里泛指汉江以南地区,因为南阳郡在今湖北省襄樊市附近,所以诗人说未办耕南阳。

3.五句是全诗的重点,意思是:难道就没有像云一样高峻的庄稼?但结果却是竭泽而渔,让土地富强起来,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过眼”是“转眼之间”,指收成的迅速,“胼胝”是“脚掌上的茧子”,指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黔苍”是“贵州的山,苍天的山”,泛指偏远贫瘠的地区。

4.六句是全诗的结尾,意思是: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贵贱均饱暖”,指社会平等,人人都有饱暖的生活,“藜羹等膏粱”指平民百姓的饮食,与达官贵人的膏粱之味相当。《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史记·伯夷列传》:“饭糗茹草,饮水,不与之交。”

【答案】

其一

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

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

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

其二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

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

贵贱均饱暖,藜羹等膏粱。

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

其三

何事多辛苦,劳心费岁功。

不如归去来,丘壑寄吾躬。

其四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生复能几,倏忽诚难可。

鬼趣宁非汝,人谁罹斯厄。

其五

人生有所须,何必待春华。

所须当在身,下土可埋沙。

其六

平生无闲事,读书读奇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①“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中的“足”字,形容三吴地区的粮食丰富,足以供人食用;“狼戾”是凶猛的意思,指三吴地区的人强悍勇猛;“宋梁”是指宋代和唐代的交界之地,这里借指三吴地区。②“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中的“故为”表示过去曾经隐居在这里;“未办”表示尚未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南阳”是指南阳郡,这里泛指汉江以南地区,古代以河南为南阳。③“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中的“岂无”表示没有;“如云稼”是指像云一样的庄稼;“竭泽”是指把湖泊中的水全部排干用来养鱼;④“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中的“黔苍”是贵州的山,苍天的山,泛指偏远贫瘠的地区。⑤“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中的“绵绵”是连绵不断的意思,指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阡陌”是指田间小路;“八荒”是指四面八方。⑥“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中的“鼓腹游”是指安闲自得地在田野上游荡;“自放逍遥场”是指随意自在地生活在野外。⑦“贵贱均饱暖,藜羹等膏粱”中的“均”是指平等;“藜羹”是用藜草做菜做成的食物;“膏粱”是指肥肉和稻米做的美食。⑧“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中的“一饭”是指一顿食物;“不可望”是指无法得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