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寄针颖,大空浮海沤。
翛然一环堵,安住有至游。
内观如寒龟,无缚浪自囚。
外游如渴鹿,逐焰无时休。
安知至游处,不止亦不流。
广文来东南,持节十四州。
江海见函丈,云林入衣裘。
平生山水国,不满一转眸。
高堂坐隐几,笑遣车下牛。
虚檐白日静,顾眄九极周。
是中有至乐,可以忘春秋。
却来观世梦,聊复忧人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妙喜寄针颖,大空浮海沤。”
妙喜寄针颖:妙喜(梵文音译)是一种佛教用语,指佛陀的智慧;针颖是针尖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智慧的光芒,如同针尖一样锐利。大空浮海沤:大空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海沤是指大海中的泡沫。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境界。

第二句:“翛然一环堵,安住有至游。”
翛然一环堵:翛然指的是超脱尘世的样子;环堵是指墙壁围绕的地方。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一个人超脱尘世,达到了一种宁静的境界。安住有至游:安住指的是安心居住,有至游指的是达到了最高的游历境界。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修行者达到了最高的游历境界,不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

第三句:“内观如寒龟,无缚浪自囚。”
内观如寒龟:内观指的是内心的观察,寒龟指的是乌龟,乌龟是长寿的象征。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一个人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如同乌龟那样长寿。无缚浪自囚:无缚指的是没有束缚,浪自囚指的是被束缚的人被迫自我约束。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摆脱了外在的束缚,成为了真正的自由者。

第四句:“外游如渴鹿,逐焰无时休。”
外游如渴鹿:外游指的是外出游历,渴鹿指的是口渴的鹿,鹿是速度的象征。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一个人在外游历时总是感到口渴,需要不断寻找水源。逐焰无时休:逐焰指的是追逐光明或利益的行为,无时休指的是永无止境。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断奔波,永无止境。

第五句:“安知至游处,不止亦不流。”
安知至游处:安知指的是知道、明白;至游处指的是最高游历的境界。这句话可能是在询问一个人对于最高游历境界的理解。止:停止。这句可能是在表达最高游历境界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亦不流:流指的是流动,这句可能是在表达最高游历境界不是流动的,而是恒定的。

第六句:“广文来东南,持节十四州。”
广文来东南:广文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东南指的是中国东南地区。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位官员来到中国东南地区任职。持节十四州:持节指的是持着符节,代表皇帝的命令,十四州指的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十四个州郡。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这位官员负责管理中国的东南地区的事务。

第七句:“江海见函丈,云林入衣裘。”
江海见函丈:江海指的是长江和海洋,函丈指的是书卷,比喻学问深厚。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学识渊博,能够从江海之深中汲取知识。云林入衣裘:云林指的是森林,衣裘指的是衣服。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在自然中得到了滋养,如同树木生长在森林中一样。

第八句:“平生山水国,不满一转眸。”
平生山水国:平生指的是一生,山水指的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满一转眸:一转眸指的是一次转身的时间,不满表示不满足。这句可能是在表达一个人无法用一转眸的时间来尽览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第九句:“高堂坐隐几,笑遣车下牛。”
高堂坐隐几:高堂指的是高大的殿堂,隐几指的是坐在低矮的桌子下面。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的高堂之上坐着,享受着清静的生活。笑遣车下牛:笑遣指的是笑着打发掉;车下牛指的是将车下的牛赶走。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笑着将车下的牛赶走,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

第十句:“虚檐白日静,顾眄九极周。”
虚檐白日静:虚檐指的是空旷的屋檐,白日指的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在空旷的屋檐下静静地欣赏着阳光。顾眄九极周:顾眄指的是回顾远方;九极周指的是宇宙的尽头。这句可能是在表达一个人在广阔的天地间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

第十一句:“是中有至乐,可以忘春秋。”
是中有至乐:是中指的是这个地方,至乐指的是极高的乐趣。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这个地方有着极高的乐趣,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可以忘春秋:春秋指的是季节的更替,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在这个快乐的地方,人们可以忘记时间的流逝。

第十二句:“却来观世梦,聊复忧人忧。”
却来观世梦:却来指的是回来,观世梦指的是观察世间的梦幻。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回到现实世界后,仍然保持着对世间梦幻的观察和思考。聊复忧人忧:聊复指的是暂且,忧人忧指的是为他人担忧。这句可能是在表达虽然自己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但仍然会为他人的幸福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