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龙友天下才,当年麒麟天上来。
儒童抱送太一况,下游阊阖观琼台。
高标故自赏神骏,肯使馀恨遗蒿莱。
帝闲食粟几千驷,盛气勃郁驰天街。
稳衔金勒立仗下,俯视冀北皆驽骀。
骊黄不来八龙远,尚有写照埋氛埃。
短屏高障久零落,意象崒嵂求其侪。
收罗绝足共一处,引素便觉风沙开。
伟哉十马尽殊相,神物变化须风雷。
腾骧振迅各有态,岂顾短脰空徘徊。
持缰顿辔者谁子,无复堕泪鸣声哀。
刷燕秣越安足道,会逐衔烛西山颓。
其中一骥屹不动,尾垂青丝蹄卓锥。
安知万里志未已,但见寂寞如寒灰。
龙眠老笔不再得,幻化百亿纷骊騧。
郑生晚出擅图貌,盛名欲与曹韩偕。
肉身飞入九天去,清都楼观金崔嵬。
玉花照夜不论价,想见火齐珊瑚堆。
只今此画已难致,肯戏秃笔沾残煤。

这是一首描绘马的诗,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和神韵,表达了诗人对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题叶翰林阅骏图”,是诗人为翰林院学士所画的一匹骏马所作的题词。这匹马被形容为天下才子叶公的杰作,当年麒麟从天而降,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第二句“儒童抱送太一况”,描述了儒生们抱着这幅画去送给皇帝的情景。太一,即玉帝,这里用来代表皇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意和对这幅画的珍视。

第三句“下游阊阖观琼台”,描绘了皇帝在皇宫中观赏这幅画的场景。阊阖,指宫门两侧的门阙,这里是比喻皇家的壮丽。琼台,指宫殿的台阶,这里是比喻皇帝的尊贵地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畏和赞美。

第四句“高标故自赏神骏”,诗人以“神骏”来形容这匹马的美丽和高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赏之情。

第五句“肯使馀恨遗蒿莱”,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幅画已经足够完美,无需再有任何遗憾或遗憾之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热爱和赞美。

第六句“帝闲食粟几千驷”,描绘了皇帝闲暇时享受美酒美食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羡慕之情。

第七句“盛气勃郁驰天街”,描述了皇帝出行时的威武壮观场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第八句“稳衔金勒立仗下”,描绘了皇帝骑马时的英姿飒爽形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情。

第九句“俯视冀北皆驽骀”,描述了皇帝骑马时俯瞰河北地区的场景,意指河北地区的人都是庸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河北地区人民的轻蔑之情。

第十句“骊黄不来八龙远”,描绘了皇帝骑的马匹颜色鲜艳,光彩夺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情。

第十一句“尚有写照埋氛埃”,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形象和气质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幅画能够捕捉到马的精神和气质,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第十二句“短屏高障久零落”,描绘了画面中的屏障已经破损不堪,形象变得模糊不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面的惋惜之情。

第十三句“意象崒嵂求其侪”,描绘了画面中的马群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面的赞叹之情。

第十四句“收罗绝足共一处,引素便觉风沙开”,描绘了画家收集各种马的蹄爪,将其摆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家技艺的佩服之情。

第十五句“伟哉十马尽殊相”,描述了十匹不同的马各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第十六句“神物变化须风雷”,表达了马的形象和气质仿佛是由风雷之力塑造而成,具有神奇和变化之能。

第十七句“腾骧振迅各有态”,描绘了每匹马都有自己的姿态,展现了各自的特点和风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第十八句“岂顾短脰空徘徊”,表达了诗人对马的欣赏之情,认为它虽然身形短小,但也能自由自在地奔跑。

第十九句“持缰顿辔者谁子,无复堕泪鸣声哀”,描述了那些驾驭着这些马的人,他们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泪水和哀愁,因为马已经无法再给他们带来任何悲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情感的感慨。

第二十句“刷燕秣越安足道,会逐衔烛西山颓”,描绘了马群奔腾的景象,如同燕子飞翔、越鸟觅食一般自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一句“其中一骥屹不动”,描述了其中的一匹马依然保持着静止的姿态,仿佛是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二句“安知万里志未已,但见寂寞如寒灰”,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深刻感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二十三句“龙眠老笔不再得,幻化百亿纷骊騧”,描绘了画家的笔力深厚,能够创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马的形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家技艺的敬佩之情。

第二十四句“郑生晚出擅图貌,盛名欲与曹韩偕”,描述了郑生擅长绘画,他的画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甚至与曹不兴、韩嫣并称为三国时期著名的画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郑生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作品的认可。

第二十五句“肉身飞入九天去,清都楼观金崔嵬”,描绘了画中的马化为人形,飞上了九天的仙境,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楼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马的幻想和想象。

第二十六句“玉花照夜不论价,想见火齐珊瑚堆”,描绘了画中的马身披华美的玉石花纹,夜晚如同燃烧的珊瑚一般灿烂夺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马色彩和光泽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七句“只今此画已难致,肯戏秃笔沾残煤”,表达了诗人知道这样的画作难以再现,所以只能以秃笔蘸着残煤来描绘,以此表达他对画中马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艺术创作艰辛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