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意何长,纵目文史足。
琅然五行落,洞视不再读。
作书兼远奘,众妙探玄竺。
时时歌四始,笑捧五经腹。
高堂发新稿,重复罗签轴。
观之类窥管,讽味得膏馥。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丈人意何长? - “丈人”在这里指的是陆蒙,可能是对陆蒙的尊称。”丈人意何长?” 可以理解为“您的意图是什么?”或者“您想要表达什么?”。
  2. 纵目文史足。 - “纵目”意为放眼远望,“文史足”表示通过阅读文学和历史书籍感到满足。这里表达了通过阅读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3. 琅然五行落,洞视不再读。 - “琅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五行”可能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洞视不再读”意味着彻底理解了书中内容,不需要再读。
  4. 作书兼远奘。 - “作书”指写作或书写,“远奘”可能是指去远方求学或研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通过写作或学习来丰富自己。
  5. 众妙探玄竺。 - “众妙”指的是各种奇妙的事物,“玄竺”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印度。这句诗表达了探索各种奇妙事物并深入研究的精神。
  6. 时时歌四始,笑捧五经腹。 - “四始”指的是《诗经》的四个部分,“五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笑捧五经腹”表示乐于学习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7. 高堂发新稿,重复罗签轴。 - “高堂”指书房,“新稿”可能是指新写的诗文,“罗签轴”指摆放在书桌上的签条。这句诗描绘了书房的场景,以及作者正在写作的情景。
  8. 观之类窥管,讽味得膏馥。 - “观之类”可能是指观察或审视,“窥管”指通过观察来学习和理解知识,“讽味得膏馥”表示通过品味和思考,使学识更加深厚和芬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从字面上看,它似乎在赞美陆蒙老大夫的学术成就和作品的丰富性。然而,深入解读会发现,诗人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情感体验。

诗中的“丈人意何长?纵目文史足。”表达了对陆蒙老大夫意图的好奇和对阅读的满足感。其次,“琅然五行落,洞视不再读。”则描绘了通过阅读达到理解和洞察的状态。接着,“作书兼远奘。”展示了作者通过写作或学习来实现自我提升的愿望。

最后两句“高堂发新稿,重复罗签轴。”则描绘了一个充满书香的书房场景,暗示了作者沉浸在学术研究中的状态。而“观之类窥管,讽味得膏馥。”则表达了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得学识变得更加深厚和有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陆蒙老大夫及其作品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学术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