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玉立此楼空,不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

乐天竹阁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竹阁的赞美之情。诗人以玉立此楼和清风足风为主题,描绘了竹阁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译文:

玉立此楼空,不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

注释:

  1. 玉立此楼空:形容竹阁高耸入云,如同玉树般挺拔,与周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2. 不复幽眠想白公:表示自己已经离开官场,不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在这个清静的地方休息。
  3. 百尺有檐侵碧落:形容竹阁的高大,百尺的檐头伸向天空,好像要触及碧空。
  4. 千竿无语足清风:形容竹阁周围竹子的茂密,千竿竹子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什么,给人带来清新宜人的气息。
  5. 阑尖亭影流渔屋:描绘了竹阁旁边小亭子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小溪中,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6. 龛面祠香托佛宫:描述寺庙内供奉佛像的龛台,上面香烟缭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7. 石琢端平丞相记:提到这座竹阁是由一位名叫端平的丞相所创建,意味着这栋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8. 都归宝庆守臣功:最后一句总结了整个作品,指出这座竹阁的建造和维护都是宝庆守臣的功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竹阁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诗人用玉立此楼、清风足风等词汇,将竹阁比喻为玉树般挺拔,让人联想到其高耸入云的形象。同时,通过对百尺有檐、千竿无语等描写,展现出竹阁的壮观与宁静。此外,诗中还提及了寺庙和小亭子的影子倒映在清澈小溪中的景象,以及龛面祠香托佛宫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歌的意象和内涵。最后,诗人以石琢端平丞相记和都归宝庆守臣功作为结尾,强调了这座竹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