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刺史擅清风,九里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

【注释】

九里松:指唐代张九龄的诗。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开元初年任宰相,后罢相,迁为荆州长史,世称“开元宰相”。他为人正直,有才能,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是唐中叶著名的清官。

开元刺史擅清风:指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臣张九龄,他在任内以清廉著称。

九里亲栽夹道松:“九里”是指距离官府很近的一段路程。“亲栽”是指亲自种植。“夹道”是指道路两旁。“松”是指松树。“亲栽”表明是亲自栽种,表示对这株松树的重视和喜爱。

屋顶自生涛浪势:指松树枝叶茂盛,如同波涛翻滚。“涛浪势”形容树木枝叶茂密,如海浪般汹涌澎湃。

根头谁觅茯苓踪:指松树根部生长的地方,很难找到茯苓的痕迹。“根头”是指树木的根部,“茯苓”是一种药用菌类植物。“踪”是指踪迹,表示难以寻找到茯苓的痕迹。

行春桥掩云千态:指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行春桥是指春天里人们行走的桥梁,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景象。“掩云”是指遮住了天空的云彩,使阳光照射下来。“千态”是指各种各样的景象。

一字门封翠几重:指一座座青山环绕的美景,宛如一道道绿色屏风。“一字门”是指一道山门,“翠几重”指绿色的屏风层层叠叠。

人讶金填吴说笔:指人们惊讶地认为这是用黄金制成的笔,而不是张九龄所写。“金填”是指用金子填充,表示贵重。“吴说笔”是指一种说法认为张九龄是吴地的人,所以用吴地的笔墨来书写。

不知此笔遇高宗:指出于高宗时代的张九龄,不知道这根笔与高宗有关。“高宗”是指唐代皇帝李治(唐高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张九龄在唐朝开元年间的政治生涯以及他的清廉品质。通过描绘九里松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外,诗中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人物,如吴地的笔墨和张九龄所处的历史时期,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