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闲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译文】

南齐的事迹已经消逝,曾经立下的碑石记录着古今。

一位老人走出泉水还手拍掌,那位僧人在演法传授佛法。

树上的龙掠过家园雨下,池面的鱼游动尾鳍闪烁金光。

行者不必闲坐赏自己的影子,要明白泽物普及春霖。

【注释】

南齐:指南朝齐朝的年号(公元479-502年)。

苔碑:苔藓覆盖的碑石。

一老出泉犹抚掌:一位老人走出泉水还手拍掌。

此僧演法欲传心:这位僧人在演法时想要传授自己的心得。

树头龙过家家雨:树上的龙飞过家园下雨。

池面鱼游尾尾金:池面上游动的鱼儿尾巴闪闪发光像金一样。

行客不须闲照影:旅行的人不必闲暇时间来欣赏自己的影像。

溥春霖:普施春天的细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以咏叹古迹和表达对古代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南齐事迹已销沉”,以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感慨。南齐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事迹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通过这句话,抒发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与惋惜之情。

次句“曾立苔碑记古今”,则进一步描绘了南齐时期的文化遗存。苔碑是指被苔藓覆盖的石刻碑文,它见证了古往今来的变迁,记录着历史的沧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珍视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诗,“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则具体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与风采。一位老人走出泉水还手拍掌,象征着他的豁达洒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另一位僧人则是在演法时想要传递自己的心得,体现了他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执着精神。这两个形象共同塑造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品格。

接下来的两句诗,“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树上的龙掠过家园雨下,如同神话般的神奇景象给人以震撼和敬畏;池面上游动的鱼儿尾巴闪闪发光像金一样,则又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这两个画面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最后一句“行客不须闲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则是诗人的总结与寄语。旅行的人不必闲暇时间来欣赏自己的影像,要明白泽物普施春天的细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和关爱他人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人和社会,让爱和温暖遍布人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以禅宗的思维方式,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