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修行来,见山入骨贪。
自昔盛缁流,无处无精蓝。
大风起江头,吹我菊帽簪。
景物日自殊,登顿我所甘。
青红夕阳光,隐约埋空岚。
矮松冷尘屋,暗灯明破龛。
好月亦爱人,离云印寒潭。
诗壁不待题,禅偈不在谈。
还须蜕浮尘,投林结莎庵。
平安火一烽,愁可宽江南。

【注释】

盘塘山: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后废寺:指唐末的灵岩寺,宋初改名为盘山寺。

前生:前世。修行来:修行来此。

自昔:自古以来。

盛缁流:盛行僧人。

精蓝:佛寺。

菊帽簪:唐代僧人多戴菊形帽子,称“僧帽”。

景物日自殊:景物一天天不同了。

登顿:形容登山时上下颠簸的样子。我所甘:我甘心情愿。

埋空岚:隐没在空山之中。

矮松冷尘屋:矮小的松树在寒风中低垂着枝条。

暗灯明破龛:昏暗的灯光照亮了一个破败的佛堂。

好月亦爱人:美好的月亮也会被爱意所打动。

离云:飘浮的云彩。

印寒潭:落在寒冷的湖中。

诗壁:题写诗句的墙壁。禅偈:佛经中的韵文。

还须蜕浮尘:还要摆脱世俗的纷扰。

投林结莎庵:投林子,即山林,结草庵,即搭个小茅屋或草棚居住。

平安火:平安符,迷信认为可以辟邪的红色纸符。

愁可宽江南:忧愁可以解除对南方的思念之情。

【赏析】

本诗是诗人于宋代乾道六年(1170)秋游盘山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首联总述自己游览盘山寺的原因和目的;颔联点明寺庙的历史渊源;颈联描写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变化;尾联以抒发感慨收束全篇。这首诗通过描绘盘山寺及其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