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两黄鹄,归与一老翁。
秋虫阴雨里,夕鸟水云中。
今古唯愁在,乾坤总幻空。
诗成无寄处,沙上伫来鸿。
注释:
①去矣两黄鹄:黄鹄,即天鹅。两指两只。去矣,即离去。
②归与一老翁:归还给一位老人。
③秋虫阴雨里:秋虫,即蟋蟀。阴雨里,指潮湿阴暗的夜晚。
④夕鸟水云中:傍晚时分,鸟儿飞向天空,云彩在水面上漂浮。
⑤今古唯愁在:古今,指过去和现在。惟,只。愁在,指忧愁存在。
⑥乾坤总幻空:乾坤,指天地万物。幻空,指虚幻不实。这里表示宇宙万物都是假的,没有真实的存在。
⑦诗成无寄处:诗作完成之后,不知道如何寄托(表达)自己的意图。
⑧沙上伫来鸿:沙上,指大漠之上、沙滩之边。伫,停留、站立。鸿,大雁,古代书信常用大雁作为传递信息的使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初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市)的时候。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道理。
首联“去矣两黄鹄,归与一老翁”,以黄鹄为比,抒发了诗人离别故土、回归故乡的情感。黄鹄,即天鹅,象征着高洁、自由、美好的品质。诗人用黄鹄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美好、自由的人生。
颔联“秋虫阴雨里,夕鸟水云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秋虫、夕阳、水云,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今古唯愁在,乾坤总幻空”,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诗人认为,古今之事,皆因忧愁而起;天地万物,皆为虚幻不实之物。这种认识,既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超然理解。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认识。
尾联“诗成无寄处,沙上伫来鸿”,则是一种对诗歌意义的思考。诗人认为,诗歌创作完成后,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只能站在大漠之边等待大雁的到来,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既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写照。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理解。其艺术价值在于,它既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追求,也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